新生儿硬肿症
考点1★中医病因病机
阳气虚衰,寒凝血涩。
考点2★★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寒凝血滞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阳气虚弱
益气温阳,痛经活血
参附汤加减
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考点1★★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小儿感冒的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亦常累及肝、脾等脏。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
考点2★★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疱疹性咽峡炎
咽结合膜热
病原体
柯萨奇A组病毒
腺病毒3、7型
特征
咽部2~4mm疱疹、小溃疡
发热、咽炎、结合膜炎
病程
1周左右
1-2周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1.主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寒感冒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
辛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
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
清热解毒
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夹痰
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风寒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风热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
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
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加用镇惊丸加减。另服小儿回春或小儿金丹片
小儿肺炎
考点1★★中医病因病机
肺炎喘嗽病位主要在肺,而肺气郁闭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
考点2★★★临床分类方法
1.按病理形态大叶性、支气管(小叶性)、间质性、毛细支气管。
2.按病因细菌性、病毒性、霉菌性、支原体、原虫性、过敏性、吸入性。
3.按病程急性(1个月内)、迁延性(1~3个月)、慢性(3个月以上)。
4.按病情轻症、重症。
考点3★★四种肺炎的临床特点
1.支气管肺炎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重者可出现三凹征。有中小水泡音及捻发音。
2.腺病毒肺炎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咳嗽较剧,频咳或阵咳。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紫绀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
3.合胞病毒肺炎以高热、咳嗽、喘憋为主要症状。可出现呼吸增快、三凹征、鼻翼煽动及口唇发绀。
4.支原体肺炎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或似百日咳样阵咳。特征与剧烈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
考点4★★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
①心率突然加快,超过次/分;②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③突然发生极度烦燥不安,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④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迅速增大;⑥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尿少或无尿。
若出现前五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考点5★★★中医辨证论治
1.常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寒闭肺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
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毒热闭肺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
阴虚肺热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肺脾气虚
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变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心阳虚衰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邪陷厥阴
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第三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考点1★★诊断标准
年龄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0~2岁
7
3
3~5岁
6
2
6~14岁
5
2
考点2★★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营卫失和,邪毒留恋
扶正固表,调和营卫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玉屏风散加味
肾虚骨弱,精血失充
补肾壮骨,填阴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味
循环系统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
考点1★★西医发病机理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以柯萨奇B3病毒最常见。
考点2★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的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l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依据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热犯心
清热解毒,宁心复脉
银翘散加减
湿热侵心
清热化湿,宁心复脉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气阴亏虚
益气养阴,宁心复脉
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心阳虚弱
温振心阳,宁心复脉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痰瘀阻络
豁痰化瘀,活血通络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消化系统疾病
鹅口疮
考点1★★★病原菌及临床特征
1.病原菌本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2.临床特征主要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初起时,呈点状和小片状,微凸起,可逐渐融合成大片,白膜界线清楚,不易拭去。
考点2★★★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心脾积热
清心泻脾
清热泻脾散加减
虚火上浮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加减
疱疹性口炎
考点★★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热乘脾
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凉膈散加减
心火上炎
清心泻火,凉血解毒
泻心导赤汤加减
虚火上炎
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小儿腹泻
考点1★★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每日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大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
2.重型腹泻除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常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
①脱水;②代谢性酸中毒;③低钾血症;④低钙和低镁血症。
考点2★★★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为乳糖不耐受的—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转为正常。
2.细菌性痢疾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便次多,量少,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3.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糊状呈暗红色,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腹部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1.常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湿热泻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风寒泻
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藿香正气散加减
伤食泻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保和丸加减
胂虚泻
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肾阳虚泻
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2.变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气阴两伤
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人参乌梅汤加减
阴竭阳脱
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考点1★★★诊断要点
①上呼吸道或皮肤链球菌感染史;②急性起病,表现为浮肿,高血压,血尿;③尿常规:红细胞、细胞管型、蛋白尿;④总补体下降,ASO增高。
考点2★西医治疗原则
①防治感染:有链球菌感染灶者应用青霉素10~14天。②利尿。③降压。
考点3★严重病例的西医处理原则
1.严重循环充血严格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量,使用强利尿剂(如呋塞米或利尿酸静脉注射)。
2.高血压脑病选用降压效力强而迅速的药物。首选硝普钠。
3.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急性肾炎的主要死亡原因。
考点4★★★中医辨证论治
1.急性期
(1)常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风水相搏
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麻黄连翘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
湿热内侵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2)变证
证型
治法
方药
邪陷心肝
平肝泻火,清心利水
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水凌心肺
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加减
水毒内闭
通腑泄浊,解毒利尿
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2.恢复期
证型
治法
方药
阴虚邪恋
滋阴补肾,兼清余热
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气虚邪恋
健脾益气,兼化湿浊
参苓白术散加减
第二节肾病综合征
考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大量蛋白尿(尿蛋白+++~++++,1周内3次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血浆胆固醇高于5.7mmol/L;不同程度的水肿。以上四项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必要条件。
2.鉴别诊断临床可分为两型,符合上述标准诊断为单纯性肾病;在符合单纯性肾病基础上凡具有以下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属于肾炎性肾病:①2周内分别3次以上离心尿检查红细胞≥10个/HP,并证实为肾小球源性血尿者。②反复或持续高血压(学龄儿童≥/90mmHg,学龄前儿童≥/80mmHg)并除外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所致。③肾功能不全,并排除由于血容量不足等所致。④持续低补体血症。
考点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目前为肾病综合征治疗首选药。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考点★★诊断与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多在x/L以上。脑脊液沉渣涂片找菌是明确化脓性脑膜炎病原的重要方法。脑脊液培养是确定病原菌的可靠方法。
2.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状,细胞数<5O0xl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较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另外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检菌、结核菌培养可帮助诊断。
3.病毒性脑膜炎一般中毒症状较轻。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0~数百个,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升高或正常,糖含量正常,细菌学检查阴性。
考点2★★常见并发症
①硬膜下积液;②脑室管膜炎;③脑性低钠血症;④脑积水。
病毒性脑炎
考点★★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痰热壅盛
泻火涤痰
清瘟败毒饮加减
痰蒙清窍
涤痰开窍
涤痰汤加减
痰瘀阻络
涤痰通络,活血化疲
指迷茯苓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癫痫
考点★★★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惊痫
镇惊安神
镇惊丸加减
风痫
息风定痫
定痫丸加减
痰痫
涤痰开窍
涤痰汤加减
瘀血痫
活血化瘀,通窍息风
通窍活血汤加减
脾虚痰盛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加味
脾肾两虚
补益脾肾
河车八味丸加减
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多发性抽动症
考点1★★中医病因病机
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肝风、痰火胶结成疾。病位主要在肝,常涉及心、脾、肾三脏。
考点2★★★临床表现
1.多发性抽动可出现躯体多部位肌群的抽动。抽动呈突然、快速、多变、难以控制、反复发生、无节律等特点。
2.发声抽动症状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复杂运动性抽动同时发生。引起发声抽动最常见部位是喉部,抽动时呈爆破音、呼噜音、咳嗽或洁喉动作声响。
3.秽语症其特点往往发生在最不适宜的地点和场合,以罕见的抑扬顿挫、无理方式,大声地表达淫秽字语。
4.其他约有半数的患儿会出现共鸣,最常见的形式是模仿他人的语言、习惯等。但患儿智力正常,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考点3★★主要西药选择
1.氟哌啶醇该药为多巴胺受体强有力的阻滞剂。
2.泰必利新合成的神经精神安定药,具有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受体作用。
考点4★★★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_
方药
肝亢风动
清肝泻火,息风镇惊
千金龙胆汤加减
痰火扰心
泻火涤痰,清心安神
礞石滚痰丸加减
脾虚肝旺
益气健脾,平肝息风
醒脾散加减
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柔肝息风
大定风珠加减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考点1★★★临床表现
①活动过多;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情绪不稳、冲动任性;④学习困难。
考点2★★★诊断与鉴别诊断
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病的诊断要点以动作过多、易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为主。
2.多发性抽动症常表现为多组肌群抽动,如频繁眨眼、甩头及耸肩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属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动、情绪不稳,易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抽动症状。但有部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可同时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肾虚肝亢
滋水涵木,平肝潜阳
杞菊地黄丸加减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益气安神
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痰火内扰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加减
造血系统疾病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考点1★★诊断
1.病史有明确的缺铁病史:如喂养不当,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2.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或异食癖。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肝脾肿大。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MCH)<26pg。
(2)3个月~6岁血红蛋白<g/L,6岁以上血红蛋白<g/L。
(3)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异常。
考点2★★★补铁方法
首选口服铁剂。常用制剂有2.5%硫酸亚铁合剂、富马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等。最好于两餐之间服药,既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时口服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牛奶、茶、咖啡及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铁剂治疗有效者于2~3天后网织红细胞即见升高;治疗约2周后,血红蛋白相应增加,临床症状亦随之好转。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应继续服用铁剂6~8周左右再停药,以补足铁的贮存量。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洽法
方药
脾胃虚弱
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异功散加味
心脾两虚
补脾养心,益气生血
归脾汤加减
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益精生血
左归丸加减
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益精养血
右归丸加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考点1★★临床表现
1.急性型多见于1~6岁小儿,男女发病数无差异。病前1~3周或同时有急性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以自发性皮肤和(或)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瘀点、瘀斑呈针尖至米粒大,遍布全身,而以四肢多见。常见鼻衄、牙龈出血,呕血、便血少见,偶见肉眼血尿。
2.慢性型病程超过6个月者为慢性型,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约10%的病人由急性型转化而来。
考点2★★★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本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可作出诊断。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血小板计数<x/L,急性型大多<20xlO9/L。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增多或正常,胞体大小不一,以小型为多,幼稚型和(或)成熟未释放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
2.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紫癜多见于下肢、臀部皮肤,为出血性斑丘疹,呈对称分布,伸侧面多于屈侧面,血小板不减少。常伴有荨麻疹及木同程度的关节痛和腹痛。
(2)再生障碍性贫血以贫血为主要表现,除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呈全血细胞减低现象,红细胞、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髄系统生血功能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血热伤络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犀角地黄汤加减
气不摄血
益气健脾,摄血养血
归脾汤加减
阴虚火旺
滋阴清热,凉血宁络
大补阴丸合茜根散加减
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理气止血
桃仁场加减
内分泌疾病
性早熟
考点1★★性早熟的定义
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以前、男孩9岁以前,出现青春期特征即第二性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性征与真实性别一致者为同性性早熟,不一致者为异性性早熟。性早熟因引发原因不同而分为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和外周性(假性性早熟)性早熟两种。
考点2★★★诊断与鉴别诊断
1.真性性早熟第二性征发育的顺序与正常发育是一致的,并且由于过早发育引起患儿近期蹿长,骨骼生长加速,骨龄提前,骨骺可提前融合,故可造成终生身高落后。
2.假性性早熟可由于外源性激素的刺激作用导致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如误服避孕药及含性激素的食品或保健品出现性早熟表现,但停止摄入后,上述征象会逐渐自行消失。
3.诊断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可以通过GnRH兴奋试验鉴别。GnRH兴奋试验亦称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其原理是通过GnRH刺激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剌激素(FSH),从而评价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储备功能,对鉴别真性和假性性早熟非常有价值。真性性早熟者静脉注射LHRH后15~3分钟,FSH及LH水平成倍增高。假性性早熟不增高。
考点3★★中医辨证论治
证型
治法
方药
阴虚火旺
滋补肾阴,清泻相火
知柏地黄丸加减
肝经郁热
疏肝解郁,清利湿热
丹栀逍遥散加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