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品牌推广系列宣传第一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0815/4238248.html

复旦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以下简称“心内科”)是上海市重点医学专科、静安区医学重点学科、中国高血压科普教育合作单位及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单位。科室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水平较高,尤其在治疗区域性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生理性心脏起搏颇等疾病上颇具临床特色。

人员完整、设备齐全、业务广泛

科室具备开展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以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单项技术准入资质,年专科门诊量6万余人次,住院病人约例,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约例、起搏器约50例、射频消融40余例。

目前科室拥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博士3名、硕士9名、在读博士1名、在读硕士2名。先后参与和承担国家、上海市多项课题,发表著作5本、论文余篇(SCI收录8篇)。

荣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项、上海市科技成果奖1项、上海市医学会优秀科普三等奖1项、静安区科委科技创新三等奖1项。

连续3年举办国家级和上海市继续教育项目“慢性心衰多学科综合管理”,承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习生带教和课程教学,开设复旦大学通识选修课程一门。此外,通过社区宣教、多学科联合和器械综合治疗等途径,科室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上也取得了成绩。

被称为中老年人偶像的科主任

科室王骏主任被同事们戏称为“中老年人的偶像”,他对待病人温柔、亲和,很多老年病友都和他成为了忘年之交。

科室的病人以老年人为主,和他们打交道,王骏有一些特点。

王骏

我们和病人沟通时一定要有耐心,特别是出院前做康复指导的时候。

有时讲了半天病人还是不理解,这时我就会借助一些体态语言,或是用图画的方式,给病人解释。

和病人交流时要恭敬地对待他们,有时我会蹲下来,拉拉他们的手,或是和他们开开玩笑,这都是拉近彼此距离的方式。

就这样,很多病人都和王骏成了好朋友,即便是定期的复诊、配药,也要特地挂他的专家门诊。

有位九十多岁的老先生几乎每周都来。

多年前,他被检查出来非常严重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当时有医生认为他无论是做冠心病介入还是搭桥手术风险都太大,建议他保守治疗。可是老先生天天感到心脏部位疼痛,几乎不能活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后经人介绍到王骏这里,王骏查看了检查报告后,也担心术中风险,但他进行评估后还是决定给患者做介入手术。

“如果不做手术,患者将长年忍受病痛,甚至有猝死风险。手术虽然有风险,但我有一定把握。”

手术很成功,老先生非常开心,在此之后,他定期来看王骏的门诊,即使是量血压这种常规的事情也一定要等着王骏来做。

王骏笑着说:“这位老先生很有意思,他话不多,每次来几乎都是同样的三句话,首先见到我就是双手作揖说:王医生,我这条命是你救的。当我给他量好血压做好检查后告诉他:你血压心率都是好的。他就双手一拍膝盖,说:好。等到离开时,他再说一声:再见。”

每次看病也就短短几分钟,但对这位老先生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事,他的儿子告诉王骏:“你就等于是我爸的半个心理医生,哪一周你停诊,他在家里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不知道怎么折腾。”

全市首例希氏束起搏器植入手术

年8月,王骏主任领衔的心内科团队成功为一例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希氏束起搏器,独立完成了上海市首例希氏束起搏器植入手术。之后,团队又成功为一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实施了房室结消融合并希氏束起搏术,这是团队继双腔起搏、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后在生理性起搏领域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一位老年女性,既往因冠心病植入心脏支架,6年前植入心脏单腔起搏器,后出现永久性房颤,近2年因反复心衰发作而反复住院治疗,每天卧床度日,几乎不能活动,尽管患者平时规范化服用药物,但心室率仍控制不佳。

王骏主任多方协调相关科室,复习文献,凭借多年的起搏和心脏电生理手术积累,历时2小时,在孙育民副主任等成员的配合下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术后患者活动耐力明显提升,能够下床活动而无明显不适。

长期以来,希氏束起搏结合房室结消融虽然能够同时解决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控制以及双心室同步化两大问题。

但是,由于解剖位置复杂、电极位置难以到位且固定困难,导致希氏束起搏在心脏起搏领域一直难以普及开展。

医院心内科团队经过不断探索尝试,终于攻克关键技术难关,率先在上海市开展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

拓展延伸

希氏束起搏的起搏器植入技术是目前国际最新的起搏器植入技术,该技术使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心跳缓慢患者的生存寿命大大延长。

希氏束起搏可使心脏的电和机械激动顺序符合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保证心脏电传导顺序及血流动力学最大程度地模拟心脏的正常状态。

所以,理论上,希氏束起搏是最好的心室起搏部位。

对于有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尤其是预期心室起搏依赖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甚至具有三腔起搏器植入指征的部分心衰患者,均可以通过希氏束起搏治疗,达到左右心室再同步化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是较右室起搏更加理想的起搏方式。

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温文尔雅的王骏主任有时也会急躁,发脾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面临病患时,我们至少要站在病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不同的患者和家属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jbtz/13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