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电图也说谎你知道吗

导读:心电图是通过仪器从体表记录心电活动的变化图,从而推测心脏疾病。既然是推测,就有可能出错,比如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偶尔会遇见心电图表现虽然酷似心梗,但并不是心梗,需鉴别。小编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可能发生“假心梗”的疾病,并将其按发生机制分别整理于下。1、心脏相对位置改变?主要见于:左侧气胸,左侧胸腔积液,纵膈畸胎瘤,慢性肺心病以左侧气胸时为例:心电图表现:前壁导联R波消失,呈QS型,类似于前壁及侧壁心肌梗死。发生机制:左侧气胸时,气体压迫使纵隔右移,与正常人相比,心脏位置改变,心电图胸前导联脱离正常位置,导致心电图改变。再者,心脏与前壁的距离增大,心脏和电极之间存在大量绝缘的气体,胸导联的导电性明显降低,引起前壁导联R波电压减小或消失,导致R波消失呈QS型波,类似于前壁及侧壁心肌梗死。立位或坐位时心脏贴近胸壁,R波可再现。因此,立位或坐位记录心电图,可作为鉴别左侧气胸和心肌梗死的方法。2、儿茶酚胺增高?主要见于:急性颅脑外伤,脑胶质瘤心电图表现:T波高尖,或呈深倒置,顶端钝,基底宽。发生机制:颅内压增高,脑组织严重缺氧、水肿,脑有效灌注压下降,引起脑内血液循环障碍,下丘脑和脑干的心血管调节中枢受到干扰和破坏,使儿茶酚胺在心肌内积聚,心肌广泛受损和心肌复极化发生改变。3、中毒?主要见于:双硫仑反应,乙醛脱氢酶活性低的患者以双硫仑反应为例:心电图表现:心肌损伤型ST段改变,损伤位置广泛,无定位特点,无典型演变过程。发生机制: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由于头抱和甲硝唑可以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产生后不能进一步氧化代谢,导致体内乙醛蓄积中毒,从而损伤心肌细胞。出现心肌损伤型ST段改变。4、膜电位的改变?主要见于: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异常Q波,无定位特点,无演变过程。发生机制:高钾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钾的比例为3:1,它决定了心肌纤维负性静息膜电位。如果细胞外钾浓度升高,比例降低,使静息膜电位下降,心电图表现为异常Q波。5、冠脉供血不足?主要见于:肺栓塞、哮喘、急性胆囊炎以肺栓塞为例:心电图表现:广泛前壁(V1-V4)和下壁(II、III、aVF)导联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的表现。[4]发生机制:肺栓塞时可出现肺梗死,冠状动脉局部转化为内皮素明显增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冠脉灌流不足,心肌缺血。因此一些肺栓塞患者心电图可表现为广泛前壁和下壁导联T波倒置。6、心肌损伤?主要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胸部外伤、病毒性心肌炎[5]。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为例:心电图表现:异常Q波,ST段抬高,但两者之间无关联性,无明确的血管定位特点。发生机制:病变累及心肌时,心肌变性或纤维化,致使局部心电减低,甚至消失,使该部位不能产生心电向量。因此,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背离这个部位,投影到有关导联的负侧,因而出现异常Q波。7、包裹性心包积液?心电图表现:异常Q波,sT-T可正常。发生机制:心肌梗死时,部分心肌坏死,无激动能力,造成心电向量部分缺失,从而形成Q波。包裹性心包积液形与其机制恰好相反:心肌细胞除极时,心包积液导电,同时也产生电流,且方向与除极波相同,从而造成心电向量叠加,或者造成相对部位向量缺失,形成异常Q波。但因心肌无损伤,故sT-T可正常。由此看来,心电图作为临床诊断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检查,偶尔也会出现假阳性,我们应当谨慎。为了减少误诊,需要结合以下几方面:①急性心梗一般会有对应的症状和体征,多伴有心梗的高危因素;②心电图有定位特点;③心电图呈心梗特有的动态演变。实在难以鉴别,且高度怀疑者,可行冠脉造影。术语解读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正常心率。在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是唯一正常的心律,其他的比如房性的、交界性的都是不正常的。左心室高电压左心室高电压代表心室除极时间增长,主要是由于心室壁增厚导致,临床上以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多见。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常无重要意义。ST段改变ST段改变可能提示有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情况。T波改变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则可能为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低平/倒置可能为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有可能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HRHR即心率,心脏每分钟那个跳动的次数,如HR64就是心律64次/分。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指心律随呼吸出现周期变动,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气或活动后心律不齐现象常消失。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人不必因此而顾虑重重。早搏早搏指在心电图中的两个大波之间出现了其他较大的波,干扰了正常的波间距,波间规律被破坏。引起早搏的原因很多,如情绪激动、饱餐、过于劳累、吸烟饮酒等,患各种心脏病时也常出现早搏。正常人也可能出现早搏,有早搏不一定提示疾病。注意事项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
苏孜阿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hbyx/6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