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活四平市中心医院寻找最美医生

  医院(医院)医院发展建设中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有力激发医务工作者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发挥先进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特举办“寻找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活动。通过媒体寻找、科室推荐、患者推荐、个人自荐四个渠道的广泛征集,余名医护人员参与其中,30名候选人现已顺利入围,候选人人物事迹现已陆续推出,副主任序列投票通道将于4月1日(周五)9时开通,当日15时关闭,敬请   她是一名让病人可信、生命相托的医生,她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她爱岗敬业、医德高尚、把救死扶伤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解除病人疾苦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她处处为病人着想、精心诊疗每一位病人、尽力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二十年坚守铿锵玫瑰绽放病房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苑波

  今年44岁的苑波,自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已有23年。年,通过竞聘担任了呼吸内科副主任。她协助主任建立一支团结拼搏、努力进取、业务一流的团队,并以身作则,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病房,最后一个回家,只要病人需要,不管白天黑夜,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病人的床边。

  “建设学习型科室,努力向省内一流的呼吸内科看齐”是她为科室长期发展定下的目标。她用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鞭策自己,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日积月累,苑波严谨的治学态度已经变成了一个科室的气质。她针对每一位年轻医生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了不同的任务,通过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读书笔记、三级查房等形式加速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她常常告诫自己的团队:“做工作要踏实一点,做学问要细致一点,把医疗诊治活动当成学问来做,要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多看文献,结合临床,多出成果,把医学研究当成一门艺术。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先后有20多篇论文在各类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获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在呼吸内科工作的20多年中,她踏踏实实做学问,低调淡泊学做人。

大爱无疆,漫漫从医路上无怨无悔

  苑波坚持每天至少查房两次,除了了解病人病情、为病人做治疗外,还与病人交谈,她总是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及时帮助病人化解心中的苦恼。她在住院病人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对一些特殊病人亲自上门回访,赢得了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很多病人都愿意找她看病。

  苑波对工作的付出从不后悔,唯一让她遗憾的是父亲的离世。因为急性脑出血父医院,在近两个月的住院时间里,她没能完整地陪伴父亲一天,这件事成为她的憾事。

  “工作时间争着干,下班时间多奉献。”这是同事对她的评价。患者忧心的问题她记在心上。不论早上或下午,她在门诊室上班的时间总是提前15到20分钟,为的是让她接诊的病人早一点得到检查、早一点吃上饭;在门诊室下班的时间总是推迟10-30分钟,为的是让她接诊的每一位病人得到规范诊治、系统医嘱、当日能回家、节约一点饭钱、省一点住宿费。

  “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生行医,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要诊治的病人是谁,对他们我将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唯一的目的”。苑波对这个誓言熟稔、信奉。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严寒酷暑,一个个急促的电话,让她一医院的病房;一个个会诊通知,让她一次次奔走在危重病人会诊的途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慕名而来的老大爷、老奶奶拉着她的手连声感谢,当一个个病人康复出院,当一位位咨询者满意而去……她感到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价值,她感到了自己所有的汗水与付出的真正意义。

大义凛然,主动站在抗击病魔前线

  年,全国性的非典防治战斗打响。苑波主动请缨,要求到防治一线工作。她被抽调至四平市防“非典”专家组,随时听从市“非典”指挥部的调遣。在每一名发热留观或需要鉴别诊断的病员救治过程中亲力亲为,全程参与,直到病人的症状缓解或排除非典的可能性。

  说起这些苑波很坦然:“我知道自己是站在死亡线上,有时我也会想起我的父母、丈夫和女儿。但当看到那些充满恐慌的神情,我还是下定决心,要挽救他们脆弱的生命,这是我做医生的天职。”

  年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事件,她广泛查阅专业资料,开展深入研究,熟读了3个版本的《H7N9禽流感防治指南》。她不仅自己刻苦学,还组织其他医务人员学,及时更新知识,做好知识储备,砌起了抵御禽流感的防火墙。

  正是凭借这种高度警觉性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苑波和她的团队为四平人民筑起了一道道防治流行病的健康屏障,在防治流行病方面未出现一例误漏诊情况。在那些特殊的时期,她与科室医务人员一起,共同战斗在第一线,医院交给的抗击流行病任务。她本人也由于在这项工作中表现突出而实现了“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获得市级奖励。

徐辉她用真情诠释“白衣天使”的真谛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徐辉

  今年46岁的徐辉曾是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医生,从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走过21个年头。这21年,她始终都坚持着自己最初想成为一名医生时的信仰:对患者要像对亲人,让患者安心并尽早康复。

妙手仁心患者成忠实“粉丝”

  平时无论多忙,无论工作量多大,当面对患者时,她总是很有耐心的与患者沟通,让患者紧张的情绪渐渐平复。无论病情多么复杂,她都能凭借自己过硬的业务能力,找到症结所在,并给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徐辉治疗过的每一位患者,到最后都会成为她的朋友,老患者出院后,无论是亲戚或朋友的身体出现什么问题,都会推荐他们来找徐辉。

  一次,一位90余岁的老大娘由于心脏病住进了心内科的病房,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病情反复发作,每次,都是徐辉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后来,老人90多岁的老伴儿由于消化医院,可本该住到消化科的老人,却坚决想要住进徐辉所负责的病房。老人的孩子对徐辉说:“您数次救了我母亲的命,平时对她又像对亲人一样,我们信任您,无论如何您也要让我父亲住在您管理的病房,如果没有床位,那我们住走廊也行!”徐辉被家属的话语感动了,便同意了患者的要求,而与这种情况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许多徐辉负责的患者在出院时,都会把她的电话号码好好的保存起来,平时离的远、医院的患者,都会主动打电话联系她,在网上给她看看拍的片子,让她帮忙拿主意。如今,徐辉手机   在同事眼中,徐辉很爱钻研、爱琢磨、爱学习。知识渊博的她是心内科的“活字典”,只要大家不懂不会的都会向她请教。每次心内科开展的一些新技术新项目,徐辉总是那个先知先会的人,并且毫不保留的再教给同事。科室的老年病人、危重、疑难、棘手特殊的患者通常都会交给她。由于她医术精湛,渐渐的也得到了四平市内同行们的认可与信任。

  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大娘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找徐辉,当时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连躺都躺不下去,只能被动坐着。通过对患者家属的沟通她才知道,原来,医院医生的推荐下来找徐辉的。医院的医生在检查完大娘的情况后,对家属说由于病情太过严重,已经没有希望了,即便抢救也抢救不过来,还是准备后事吧。大娘的家属自然不愿放弃,于是便在医生的建议下找到了徐辉。医院给出的诊断资料是心脏衰竭,肺部感染严重,在向家属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徐辉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症结应该是由冠心病缺血引起。心衰的治疗首先要诊断明确,她不敢仅凭表面判断就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由于情况紧急,她立即沟通相关医生,为患者提前出片子并抽血化验,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看完大娘的胸片后确诊为冠心病缺血引起,徐辉立即拿出了治疗方案。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正确的治疗,大娘的病情迅速开始好转,仅仅四天时间便恢复了。患者的家属激动地对徐辉说:“给我介绍到您这儿来真是对了,本来我们都已经做出准备后事的打算了,没想到您还能把她救过来,我们真是找对人了!”

兢兢业业把身心都交给了岗位

  每天早上6点多,在一些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徐辉医院的病房里。她在白天很少写病历,都是把时间留给患者,为的就是更细致地观察每一位患者的最新情况,而写病历则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一写就是9点多。医院打来电话说出急诊,她总是医院,不让患者多等一分钟。也正因如此,她错过了儿子的整个高中,在她心里,隐藏着对儿子深深的愧疚。在她儿子的眼中,徐辉是一个披星戴月的妈妈,是一个黑白不分的妈妈。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几乎都看不到徐辉的身影,也吃不到她做的饭,但他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医生就是这样的职业。曾经他对徐辉说:“我不渴望别的,只希望晚上放学回家走到咱家楼下时,能看到咱家的灯是亮的,这样我就知足了!”

  如今,徐辉的儿子已经成功的考上大学,也许是受到母亲的影响,他也选择了医学专业。而徐辉也在年通过竞聘顺利成为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现正在沈阳进修,为今后让更多的患者受益,默默奉献着。

王宏她用爱抚慰患者的心灵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王宏

  在同事眼中,她是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楷模;在患者眼中,她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待患如亲的天使。

  这位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濒危病人,用亲切的笑容抚慰了患者心灵的白衣天使就是——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王宏。

  王宏是科室的业务骨干,连续4医院评为党员先锋示范岗,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及优秀医生,她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她持续多年无私奉献的爱心及照顾病人的感人事迹。

待患如亲让患者信心倍增

  多年来,一直在肾内科工作的王宏因她的真诚和善良,使她拥有了一大批“粉丝”,她的忠诚患者有的已经追随她十多年了,久而久之,她和患者结下了不是亲人胜似人亲人的医患情。

  有一位外地的患者赵大爷患病多年,在住院治病期间,与王宏结下了深厚的医患情,每次身体有异常,都来找王宏主任,有一年,当王宏得知赵大爷大年初六过66岁生日时,她买了许多礼物到赵大爷家里与其家人共为赵大爷祝寿,从那次以后,赵大爷每年过生日时,王宏都会准时送上祝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处越近,去年的父亲节,王宏和丈夫带上礼物去看望赵大爷,老两口感动不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医患情为赵大爷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今赵大爷血液透析已经十年,现在病情稳定,精神状态好,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他逢人便说,我心里呀有主心骨:“那就是王宏主任”。

  患者杨阿姨,子女均在外地,每次住院,王宏总是给她买早饭及其他食物,帮助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多次带上自己包的饺子及可口的饭菜到老年公寓看她,别人都以为王宏是老人的孩子。

还有一位患者高大爷,住院期间陪检查,办病历,当得知老人的儿女在外地工作,不能常回家照看父母。王宏充当老人的儿女每逢过父亲节、母亲节、春节等便去高大爷家里给他和老伴送去节日礼物及问候,老夫妻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年老人因急性心梗去世后,老伴拖着患病医院党办送来了感谢信及锦旗。高大爷去世后,每逢王宏有时间就到高大爷家中去看望高大娘,高大娘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有时她会带上礼物及药品,医院检查身体。

当患者想放弃时她总是给予爱的鼓励

  患者们对王宏主任的评价是不但医术高,而且心地善良。科主任说她是患者情感的“垃圾桶”。肾内科的患者大多受病魔折磨时间较长,难免心情焦躁。有些患者不管是疾病上的疑问还是生活中的烦恼,都会来找这个41岁的大夫来倾诉。王宏也总是设身处地开导他们。在给患者用药时,她极力用最便宜的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每当看到家境特别困难的患者因家属想放弃治疗时,患者露出无奈绝望的眼神时,王宏便耐心细致地做家属思想工作讲解治疗的希望。通过耐心的讲解使患者及家属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王宏也多次为他们垫付治疗费并送给患者内衣,棉袄,头巾等物品及生活必需品,使他们的生命因为有爱而得到了延续。

  查房时看到患者小丽洗完的袜子未干,王宏想到在这寒冷的冬季,小患者怎能受得了,再说肾病本身也怕凉,加重病情怎么办?在查完房后王宏立即到超市买来2双新袜子送给小患者让她穿上。

患者的感谢她总是善意的拒绝

  患者小高在住院期间得到王主任的精心治疗,疾病得到控制,病情好转,为感谢王宏特意精选一套新版人民币纪念币送给王宏,王宏多次退还家属无果,患者的好意无法再拒绝时只好收下,最后王宏把等价的钱存入住院押金里,患者落下感动的泪水。

伸出援手 爱心助学

  看到四平市援疆工作队联合多部门开展了“爱心助学春雨援疆工程”活动,倡导全市各界爱心人士资助四平市对口援建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小学至高中阶段学业,每年资助元。看到活动倡议后,王宏主动与联系人打电话,资助一名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已经将资助款汇到新疆吉木乃县。

  王宏的心里装着患者,不分白班夜班,有时间她就在科里,以便患者有需要时,就能找到她。她还不断努力学习前沿技术,为病人排忧解难。在过去的十年中,她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荣获多项四平市科技进步奖。

  王宏就是这样一位用平凡、奉献、善良和真诚去诠释医者仁心的白医天使。做一名让患者及家属信赖的医生,是她一直的追求。

姜山

  在一次次的接触中,病人需要他,但也曾经质疑他,甚至辱骂他,他仍然在那里,默默地守护,因为有人仍然需要他。他是一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好医生,他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诚实的劳动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尊敬与好评。在医院(医院)寻找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活动中,患者推荐他入围。

救死扶伤让他体会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姜山

  手上听诊器、手术刀、药方子,还有应接不暇的患者,这既不能轰轰烈烈,又不能叱咤风云,但是姜山用自己的方式撑起医生的脊梁与信仰,自年辽宁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至今一直在医院工作,发表国家级期刊论文4篇,参与完成四平市科技进步奖2项,多次受到表彰。

  年姜山参加工作不到一年,遇到了让他感触很深的病人刘大爷。刘大爷是五保户,肾损伤住院,病情重,只有一个弟弟护理。因为经济条件很差,患者住院之初选择保守治疗。患者的导尿管隔一段时间就被血块堵塞,姜山都是亲自处理,休班时也随时到病床前看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之后,姜山为患者联系介入治疗,一是为了节省手术费,二是介入治疗成功后患者能保住肾脏。

  刘大爷手术当天,姜山全程陪在身边,随时观察他的病情,患者预交的押金不足,姜大夫带患者家属找总值班签字先做手术再补交费用。前后忙活了10多天。“他胡子都好几天顾不上刮,回到家里累的倒头就睡着了。”姜山的妈妈回忆道。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姜山面对患者的困境有着深切的同情,在患者康复后,他写下了《洞穿生死的跨越》一文,在年宣传工作中被评为最具欣赏性作品,“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只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但是大家对这件事的   姜山写的文章多次获奖,这与他平时的爱好有关系。在没学医前,他是一个爱好文学的人,他的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会选择与文学有关的专业,报考北华大学医学院让人出乎意料。“几年临床医生的经历,让我彻底爱上了我的工作,看到患者康复,我会有成就感,这是别的经历无法替代的,现在我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姜山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写作让他把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的人。“医生这个行业需要别人的认可和理解,医生不是天使,也不是神仙,和大家一样,也是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普通人。我会将自己经历写出来告诉大家,我的爱好也算有了用武之地”。

  工作的第三年,姜山遇到了一个年过八旬的老患者。前列腺术后并发脑血栓,转到神经内科治疗。姜山顶着每次都被患者家属刁难、辱骂的压力到神经内科给患者换药,冲洗膀胱。期间从来不和家属顶撞一句,有两次家属围过来要动手打人,姜山都没有退缩,从始至终没有放弃照顾患者。后来神经内科治疗结束,患者回到泌尿外科住院又找姜山管,姜山总是耐心解释,患者细微的小事姜山都亲力亲为,一直到家属态度开始转变,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升级。至今这个患者姜山一管就是4年,无论导尿还是皮肤划伤缝合、甲沟感染、牙龈炎、肺炎都找他。姜山说:“这么长时间的相处,老爷子就像我自己的爷爷一样,无论什么问题只要我能做的一定尽力而为”。

  姜山说这样医患矛盾的情况并不多见,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只有百分之一,他为了医疗事业奋斗的动力,是源于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患者都很信任医生,而百分之百的患者都需要医生。

  年10月姜山被聘任为泌尿外科副主任,他再次踏上征程,外出进修腹腔镜技术,力争把先进的泌尿外科手术技术开展起来,在四平市泌尿外科领域创先争优。

李明哲

  为了患者生命,他从未停止过追求精湛医术的脚步,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从未有过一丝迟疑。谦和而热心的李明哲穿上白大褂已有十六个年头了,他将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医学事业。他说:“即便学医的过程再苦再累,但是每每救助一个生命的自豪感与满足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四平地区起搏电生理事业拓荒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明哲

  见过李明哲医生的人都会对他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天生带笑的脸让他看上去还像20多岁的样子。白大褂穿在他身上说不出的熨帖,不知是医者的气质感染着他,还是他让医者的形象更高贵。

  年李明哲本科毕业后,就在医院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自上班起,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现为四平地区唯一经过国家正规培训,集起搏、射频及冠脉支架术于一身的心内科医生。开创了四平市独立安装起搏器、独立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崭新局面,结束了四平地区凡是心脏起搏器、导管消融术均需外请专家的历史。

“生与死呼吸之间的事”

  临床一线的工作让他接触了更多的病患,看到了更多的苦难。整个四平市,凡起搏器植入均外请专家。面对患者的无奈,李明哲下定决心进修心脏起搏电生理技术。年至年于医院心内科进修1年,跟随中国著名心脏起搏电生理专家于波教授进一步深造心脏起搏器植入及射频消融手术,学习了更高端的三腔起搏器植入及房颤射频消融术,参与完成手术余例。

  在进修期间,李明哲从不敢有一丝的放松。白天的时候他穿着20余斤重的铅衣在导管室一站就是一天,晚间自学直到深夜。面对心脏手术的风险,李明哲有自己的观点,“没有风险的手术是不存在的,但不能因风险存在而裹足不前,精湛的技术和周密的术前准备才是杜绝风险的有力保障,在医学技术上不创新就是落后。”李明哲对于自己的技术充满自信。

  年12月末,李明哲刚刚完成进修,“一天医院兄弟科室的求救电话,说一名女性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抽搐,需紧急植入心脏起搏器。”那天李明哲夜班,患者很多,他几乎一夜未眠。但作为科里唯一掌握植入起搏器技术的人,生死一线,他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接诊患者的任务。跟随医院,了解了患者的病情。患者是一名女性且年纪大。患严重心律失常,反复心脏骤停,抽搐,药物治疗已无效,生命危在旦夕。”在回来的路上患者反复的抽搐,频繁发作心脏骤停,在车上我们不间断的抢救,终于将患者平安的接回病房。”在王建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下,李明哲为患者紧急植入了临时心脏起搏器,病人转危为安,之后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脱离了危险,并不再受心率失常的影响。这是他独立完成的医院第一台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对于那一天发生的事,李明哲印象深刻:“生与死呼吸之间的事”。

  目前,李明哲已独立开展心脏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10余例,独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近20台,其中不乏穿刺房间隔行左侧旁路瓣上消融的高难度病例,所有手术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填补了四平市该项技术空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这两项高端技术已成为医院心内科的常规治疗手段。

为了责任再次出发

  年,李明哲再次踏上学习之路,前往沈阳陆军总院学习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技术。一如既往的坚持让他对该项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得心应手。一年后,李明哲学成归来,他已独立完成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余台,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了濒危患者的生命。他在心脏介入手术的道路上勇于创新,不断进取,不断突破自己,追赶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他坚信世界距离我们并不远,但需要用坎坷去拉近。他愿做一个踏平坎坷,拉近与世界距离的人。

  从年到现在,十年的时间,有五年在外求学、进修,李明哲从未停下求索的脚步。他用自己的所学完成了很多漂亮的手术,又在手术中沉淀了自己的知识,突破昨天的藩篱,成就今天的自己。

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

  “植入起搏器好比为生孩子,起搏器的术后随访则被看做养孩子,生孩子固然重要,但养孩子的过程更加漫长且艰辛,”李明哲这样形容,他对起搏器随访工作做的很细致,所有起搏器患者的联系方式他都有,固定的时间提醒患者来院做检查,“做好起搏器程控随访工作,使起搏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也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李明哲坚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他工作目标就是用带回来的先进技术为最需要的患者解除病痛。“我们李明哲医生追求的目标,就是一心为了患者,他最大的荣誉和快乐,就是能够把病人治好。”党支部书记刘春梅对记者说。

往期回顾(点击直接阅读)

★中学男老师裸体扑向女生

★太可怕了,这种衣服,四平好多人还在穿!简直丧尽天良?

★惨烈车祸震惊朋友圈!行车记录仪传来准新娘最后的呼喊……

★韩红饭局曝光!太震撼!

★4月2日降温,四平暂定延期供热至4月7日

如果觉得挺有意思点下鼓励下小编呗~

enghuo(长按复制)

点击最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往期消息

四平微生活采编制作

赞赏

长按







































小孩会得白癫疯吗
北京市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stl/9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