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文章王冬梅CRT适指南的认识和发

  心脏在同步治疗(CRT)充血性心衰已走过20年的历程,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推出,CRT指南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更新。CRT临床应用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90年代~:摸索阶段;年初期~:尝试阶段;年~:标准化治疗;年~:规范化治疗。

  指南更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①起搏方式变化:年开始用双腔起搏器DDD/R模式治疗长PR间期的充血性心衰,通过缩短并达到一个理想的AV间期,来改善左心室充盈量,从而提高左室射血量。但因为临床效果较差,年美国指南仅推荐为Ⅱb类适应证。年左右开始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衰,用的仍是DDD/R型双腔起搏器,只是用Y接头把左右心室电极导线共同插入起搏器的心室插孔内,实现了VV间期固定(VV间期=0)的双心室起搏。年开始研发了VV间期可操控的三腔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心脏不同步状态来调整左室或右室提前起搏,并可程控提前起搏的时间,从而达到双心室更接近同步化状态,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而且明显的降低了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因此,年,美国指南推荐CRT治疗充血性心衰为Ⅰ类适应证。随后逐渐研发出起搏器携带Optivol检测肺水肿的功能,Adaptiv适应性单纯左室或双心室起搏,左心室多点起搏功能,使CRT治疗达到获益最大化,并明显降低CRT无应答的发生率。②心电图要求的变化:从指南制定开始对QRS波的要求是QRS间期增宽(≥ms),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宽QRS波的患者,CRT的应答率不尽相同,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CRT的应答率最高,而室内阻滞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患者,CRT的疗效不如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的患者,因此,在年欧洲、美国修订指南时推荐,完全性左束枝传导阻滞的患者是CRT治疗的Ⅰ类适应证,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室内阻滞的患者为CRT治疗的Ⅱ类适应证,QRS间期≥ms,为Ⅱa类推荐;QRS间期在ms~ms,为Ⅱb类推荐。从而提示大家,QRS波形态比QRS波宽度更重要。③心功能变化:最初指南推荐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是NYHA心功能Ⅲ~Ⅳ(不必卧床),后来临床研究发现,如果LVEF≤35%,NYHA心功能Ⅱ级甚至Ⅰ级,经CRT治疗后,仅能达到逆转左室重构的效果,因此,年欧洲指南把NYHA心功能Ⅱ级的患者也扩展到CRT的Ⅰ类适应证里面。④关于检测心脏不同步问题:年推荐CRT治疗Ⅰ类适应证以来,要求心脏超声检查心脏伴有不同步存在,可是临床实践中发现,超声检测心脏不同步的可重复性较差,且经过心电图的形态和波形来判断心脏不同步更可靠。因此,年的欧洲及美国指南均取消了这一检测指标,也为患者减少了经济负担。⑥禁忌证:在年以前,指南中从未出现过Ⅲ类适应证,因此,临床上也对少量的窄QRS波(<ms)患者实施过CRT治疗,然而,这部分患者大部分为CRT无应答。因此,年指南推出Ⅲ类适应证,即QRS波<ms即为Ⅲ类适应证,年欧洲指南推高到QRS波<ms,但中国和美国指南并未修改。Ⅲ类适应证的推出是告诫临床医师,对于窄QRS波的患者不能给予CRT治疗,而不是过去的模棱两可阶段,这点需要提醒临床医师注意。那么窄QRS波患者有没有治疗方法了呢?指南推荐,对窄QRS波(QRS间期<ms)患者可给予心肌收缩助力器(CCM)。⑦对于CRTP还是CRTD的选择:指南推荐,窦性心律,QRS间期在ms~ms,应该植入CRTD,对于QRS间期≥ms的患者,推荐植入CRTD。

??年指南给我们带来的困惑是,为什么右室起搏依赖的患者,CRT升级从年的Ⅰb类适应证降到Ⅱb类适应证?如何理解这一修订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右室起搏依赖的患者升级为CRT的益处。前期一些小样本起搏器升级为CRT的前、后对照研究中,起搏器升级时患者的NYHA分级为Ⅲ~Ⅳ,LVEF<35%,观察指标为心功能指标及心衰住院率。7项研究结果均显示NYHA心功能改善(其中6项p0.01),6项研究显示心脏超声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LVEF、LVESD、LVEDD),2项研究显示减少住院率(p0.)。另外5项起搏器升级CRT与初次植入CRT的临床对照研究,升级为CRT的患者共例,初次植入CRT的患者共例,所有研究中两组基线状况基本相似,随访3~8年,结果显示升级CRT和初次植入CRT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住院率及死亡率基本相同,获益也相同。年Gage等观察了例植入CRT患者(QRS间期≥ms,LVEF≤VEF),其中例在植入CRT前没有RVP或RVP比例≤40%(non-RVp组),例RVP40%(RVp组,其中间隔部起搏占60%,平均RVP比例为95%)。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RVp组比non-RVp组LVEF增加更明显(8.3%vs.5.8%,P=0.),LVEF增加≥15%的患者更多(64%vs.50%,P=0.),超声评价的应答率更高(75%vs.66%,P=0.)。平均4.2年的死亡率分析发现,RVp组比non-RVp组的全因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降低了33%(P=0.),单独全因死亡风险降低了27%(P=0.)。年发表的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其比较自身CLBBB(QRS间期≥ms,,排除CRBBB及室内传导阻滞)的心衰患者与RVAP后(CRT升级前平均RVA起搏时间为4.7年)的心衰患者经CRT治疗的长期疗效,主要终点是在4年期间的死亡、心脏移植或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发生率。两组的双室起搏比例均为96%。随访结果显示,心脏超声显示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在两组相似(LVEF、LVESV及二尖瓣反流,p均>0.05),RVP升级组比自身CLBBB组患者具有更低的事件风险(HR=0.31,p=0.)。

??虽然目前多数临床研究认为,RVP引起的心衰患者升级为CRT治疗能改善预后,但也要考虑到升级手术比初次植入复杂、并发症也多于初次植入等问题。REPLACE注册研究收集了美国72个中心和私人诊所再次植入心内器械(更换或升级)的患者,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Ⅰ组例,单纯更换脉冲发生器,没有额外增加电极导线;Ⅱ组例,额外增加了电极导线(1或多条)。结果:主要并发症,Ⅰ组为4.0%,Ⅱ组为15.3%;ICD明显高于普通起搏器(OR=2.38,p=0.),CRT也明显高于普通起搏器(OR=3.68,p<0.)。升级为CRT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都在为Ⅱ组,为18.7%。从中可以看到,单纯更换脉冲发生器的并发症较低,当额外植入电极导线后,并发症明显增加,特别是升级为CRTP/D的患者,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左室电极植入的过程中。一些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也报道额外增加电极的并发症在8.3%~45.5%(n=)。由于升级时并发症增加,所以指南提醒大家对升级的患者要慎重,要权衡获益和风险比值的问题。

作者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脏起搏工作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衰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衰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第起搏电生理分会基础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心衰器械治疗工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女医师联盟副主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脉络病分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健专家组成员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编委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委

  中国询证心血管医学杂志常委

  解放军医药杂志编委

  临床荟萃杂志编委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

  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年到美国新泽西州心血管病院研修4个月,年再次到美国底特律HAPER医院专修起搏器专业2个月。熟练掌握心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对重症心血管病监护和枪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研究方向为心脏疾病的起搏器治疗,特别是对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阵发性房颤病人的起搏器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植入永久起搏器余例,三腔起搏器(CRT)余例,心律转复除颤器余例。

  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出版专著16部。获军队及省级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一、二、三等奖20项,主持省级重点课题及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一五”课题及面上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军队及省科研课题10余项。

  在9年获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颁布的杰出贡献奖,年获中国心律学会颁布的中青年起搏电生理突出贡献奖,年获北京军区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杰出贡献奖。

推荐阅读

王冬梅:右室起搏依赖的心衰患者升级CRT的争鸣

王冬梅:右室起搏依赖的心衰患者升级CRT的争鸣

王冬梅: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治白癜风吃什么药
治白癜风的中药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fzl/9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