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除了吃药,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约有万心衰患者,其发病率、再住院率、死亡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器械的发展,更多的心衰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动画演示:心力衰竭是如何发生的)

心衰反复发作还能有解决办法吗?

68岁本该是退休享福的年纪,但对于赵阿姨来说,似乎已经看不到希望。扩张型心肌病多年,导致她心衰反复发作,稍微一活动就胸闷、气短得厉害,夜间睡觉都躺不平,同时还伴有全身无力、下肢水肿的症状,吃了很长时间药效果也不见好。今年10月份,医院心内科诊室,洪岩主任医师第三次见到赵阿姨一家,前两次她提到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让全家看到了一丝希望,赵阿姨的孩子们也很坦诚,他在网上查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医院心内科专家的技术,才下决心来做手术。

什么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临床上对于心衰的治疗可大致分为两类: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尽管近年来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临床实践中,仍然不能阻止很多心衰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对于赵阿姨这样经历过药物治疗后心衰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来说,可以考虑采用非药物治疗的方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又称为双心室起搏,是非药物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CRT可以改善慢性心衰病人的预后,包括缓解心衰症状,增加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逆转左室重构,延缓心衰进展,是治疗心衰的重要措施。

CRT如何治疗心衰?

CRT其实是一个三腔的起搏器,在传统双腔起搏器(右心房、右心室各放一个电极顺序起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左心室起搏。这样可使心衰患者的心脏异常收缩顺序恢复为“正常收缩状态”,大大提升泵血效率,改善心功能。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当然,并不是所有心衰患者都适合进行这样的治疗。

植入CRT的适应症

CRT患者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心电图标准,心衰患者在药物优化治疗至少3个月后仍存在以下情况应该进行CRT治疗,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CRT治疗心衰的适应证具体分为以下7项:①窦性心律,QRS波时限≥ms,有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Ⅰ类,A级);②窦性心律,QRS波时限≥ms,无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Ⅱa类,B级);③窦性心律,QRS波时限~ms,有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I类,B级);④窦性心律,QRS波时限~ms,无LBBB,LVEF≤35%的症状性心衰患者(Ⅱb类,B级);⑤需要高比例(40%)心室起搏的左室射血分数减低(HFrEF)患者(Ⅰ类,A级);⑥对于QRS时限≥ms、LVEF≤35%的房颤患者,如心室率难以控制,为确保双心室起搏可行房室结消融(Ⅱa类,B级);⑦已植入起搏器或ICD的HFrEF患者,心功能恶化伴高比例右心室起搏,可考虑升级到CRT(Ⅱb类,B级)。经过充分的病情评估,赵阿姨完全符合CRT植入的适应症,而且推荐级别为Ia,即最高级:扩张型心肌病,入院后强化药物治疗,仍有心衰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EF)只有2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QRS波时限最宽ms。(术前心电图)(术前心脏彩超)为了保证手术效果,洪岩主任、郭红雨主任、李彦明主任采用左束支起搏术式,将右室电极放在了左束支,优化了起搏顺序,达到更好的同步收缩。据了解,左束支起搏作为生理性起搏的新技术,能最大限度在保证起搏安全性的基础上保持左室电同步。术后赵阿姨胸闷、气短的症状明显好转,感觉浑身轻松了不少,目前已经康复出院了。(术后心电图)(术后彩超)

医院始建于年,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于一体的省直公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其重点学科之一,自年起至今连续五届被评为河南省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是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是国家级胸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内最早开展植入式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CRT)的中心之一,在程冠昌院长带领下,现有多位拥有丰富CRT植入经验的专家,能常规开展CRT及CRT-D植入术,使更多的心衰患者获益。

编辑:张军建

审校:何瑞利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







































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元旦白癜风优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fzl/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