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6日至6月19日,医院主办的东北心血管病论坛在辽宁沈阳召开。6月17日中午,“智汇心活力”病例分享大赛全国路演(沈阳站)于沈阳友谊宾馆1号楼2楼圆桌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大连医院高连君教授、哈尔滨医院梁兆光教授、哈尔滨医院李述峰教授、医院李树岩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会上,中国医院于波医院梁延春教授首先作了主题演讲。随后,医院于海波教授、中国医院孙志军教授、大连医院董颖雪教授以及中国医院邹德玲教授分享了各自的精彩病例。这些病例不仅得到了大会主席的点评和赞赏,也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于波:RevealLINQ?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灵”听“心”时代
中国医院于波教授就“从临床证据看晕厥的诊疗进展”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于波教授指出,晕厥(syncope)是症状而非诊断,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短暂的全脑供血不足。不明原因晕厥是目前晕厥诊疗面临的最大挑战。对晕厥进行诊断的最大价值在于判断是否为心原性晕厥。针对综合各种检测手段后仍未查明原因的高危患者,指南及专家共识均建议选择植入式心电循环记录器(ILR)进行监测。美敦力公司推出的最新植入式心电监测装置RevealLINQ?开创无囊袋皮下注射术,植入简单。<1cm切口既提高了精度,也保证了美观。97%使用过的医师认为该植入工具简单易用,非常容易掌握。RevealLINQ?无需导管室条件,免标测。30min主动激活提供多种选择,记录事件前后心电状态。29min自动检测可有效记录事件,提高诊断率。EASYAS研究表明,ILR事件检出率是传统诊断方法的6.5倍。PICTURE研究入选反复晕厥或晕厥前兆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ILR进行明确诊断的患者中75%为心原性晕厥,说明ILR可帮助更多患者明确心原性晕厥诊断。ISSUE3研究显示,ILR可有效对晕厥患者进行分层,基于ILR的记录对症处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总之,RevealLINQ?具有检出率高,早期植入;身材小巧,功能强大;注射植入,简单易用的显著特点。
梁延春:最新CRT-D四极产品“惊艳”上市——强强联合,所向披靡
医院梁延春教授详细地介绍了美敦力最新四极导线Attain?Performa?以及Viva?QuadXTCRT-D。梁延春教授指出,在CRT治疗过程中,从植入到患者管理挑战无处不在。长期追踪的临床研究显示,1/3的患者无法从CRT治疗中完全获益。不适合的AV间期、左室电极位置、左室是否夺获以及膈神经刺激等是影响CRT无反应的主要因素。而美敦力的Viva?QuadXTCRT-D和Attain?Performa?系统为CRT无反应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Attain?Performa1.3mm的短间距电极能够尽可能的绕开膈神经,从而最大程度得减少膈神经刺激。所有电极均包含激素以最小化起搏阈值(PCT),右室激素洗脱电极的使用是行业标准,且多年来已证实比非激素电极更优。除RV之外,我们看到激素运用在LV也同样有益。激素帮助维持显著降低的长期LV起搏阈值;节省30%的能量损耗,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减少PNS发生。为不同的患者解剖提供更多的导线形状,并与美敦力亚选择鞘管兼容。VectorExpress在2min内可提供16个向量临床可行的数据,摒弃了手动向量评估的复杂操作,为患者选择最优起搏向量,且测试结果与手动PCT测试匹配率为95%。VectorExpress利用LVCM技术确定起搏阈值。AdaptivCRT生理性起搏算法可每分钟自动测量调整“适应性单LV起搏”和“动态BiV起搏”模式,AdaptiveCRT临床获益,减少44%右室起搏,降低46%房颤风险,提高12%反应率,降低21%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减少40%的30d再入院率。四极导线的植入优势和AdaptivCRT已证实的临床获益强强联合,可为实现CRT治疗提供更多可行的选择。
◆◆◆◆◆ ◆◆◆◆◆
实战分享,病例分析鞘中鞘技术和双导丝技术在冠状静脉变异患者的应用1例来自医院的于海波教授分享了鞘中鞘技术和双导丝技术在冠状静脉变异患者的应用病例。患者为72岁女性,阵发性呼吸困难6年余,加重2个月,糖尿病史2个月。年10月入院,患者经药物对症治疗后,术前心功能由NYHAⅣ级恢复至NYHAⅡ级,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ms,查LVEF<35%,为行永久起搏器CRT-D植入术的Ⅰ类适应证。第一次冠状静脉造影未找到合适的血管,第二次冠状静脉造影时后撤球囊发现与心大静脉并行的静脉。采用双导丝技术增加支撑力,使用美敦力鞘中鞘将导丝植入侧后静脉。术后心电图示QRS时限变为ms。
于海波教授总结道,对于本例患者首先在冠状静脉造影中仔细调整造影球囊的位置,必要时要长程造影,或者直接使用造影导管造影,以最大程度地显示和观察冠状静脉整段血管及分支血管形态,不要被假象蒙蔽。其次,遇到分支血管与主支血管夹角大,远端血管弯曲,走形异常者,可以使用双导丝技术及鞘中鞘技术提高推送系统的稳定性,鞘中鞘亦可帮助寻找分支血管入口。
右侧植入双腔起搏器的心衰患者更换升级CRT手术1例来自中国医院的孙志军教授报告了一例惊心动魄的病例。患者为75岁男性,年10月,因“右胸侧起搏器置入术后8年,活动后胸闷1年,加重1个月”入院。糖尿病病史11年;高血压病史7年;年行“起搏器置入术”,术后病情平稳;年行“疝气修补术”,术后病情未反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LVEF34%,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心室起搏心律,心率76次/min,V1-V6T波倒置,NT-ProBNPpg/ml。该患者患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完全依赖,接近%心室起搏比例,且患者心衰加重,EF值下降至34%,符合年ESC指南CRT治疗Ⅰ类适应证,证据级别B。且心衰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可高达80%~95%,也符合ACC/AHA/HRS指南ICD疗法Ⅰ类适应证,证据级别B,故建议患者行CRT-D植入术。但患者经济条件有限,且患者原双腔起搏器植入在右侧,患者体内已经滞留两根电极,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是否有狭窄和粘连情况未知,存在手术风险,已经交代患者,权衡各因素最终患者植入美敦力心脏再同步装置(CRT-P,C2TR01)。本病例适应证选择准确,患者术后双室起搏心电图显示QRS波群明显缩窄到ms。最大化减少ICD放电——ATPDuringCharging的运用1例来自大连医院的董颖雪教授带来了一例堪称完美的病例。患者为56岁男性,年10月因“突发心悸、胸闷4h,晕厥一次”入院。该患者是左室发育不良心肌病伴持续性室速,频率在次/min,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LVEF36%。为预防猝死建议植入ICD。该患者植入的ICD有ATPDuringCharging功能一共发生了三次室速事件,有两次室速事件都是通过无痛的ATP终止的。美敦力ICD可以实现ATPBeforeCharging和ATPDuringCharging之间可以自动转换,当一次ATP成功时就会变成ATPBeforeCharging,这样下次再给ATP治疗时不需要充电,节省电能;当两次连续事件ATP都不成功时,会自动变成ATPDuringCharging。董颖雪教授指出,选用具有SmartShock功能的ICD一年无不恰当电击率双腔和三腔98.5%,单腔97.5%,在治疗设置时选用ATPDuringCharging可以终止大部分的室速,减少不必要的电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心衰患者植入CRT-D及术后管理提高CRT疗效1例来自中国医院的邹德玲教授分享了一个“心衰患者植入CRT-D及术后管理提高CRT疗效”的精彩病例。患者为59岁男性,间断出现胸闷气短6年,活动后加重,曾2次因“心功能不全”住院治疗。胸闷气短症状常于饮酒后出现。患者入院前2天上呼吸道感染后再次出现胸闷气短,伴双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来诊。高血压史40年,饮酒30年。入院心电图示房颤,伴室性早搏,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限ms。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大,左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左室心肌增厚;心包积液(大量);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LVEF33%。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早;心功能不全,NYHAⅢ级。建议给予强化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心衰症状缓解,可平卧入睡。根据器械植入指南,拟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MaximoⅡCRT-D)植入术。患者由于房颤伴快心室率,术后双室起搏比例只有65.4%。根据各参数下体表心电图QRS的宽度及患者持续性房颤伴快心室率的情况,优化程控参数结合药物调整控制患者心室率。程控之后,VSR起博比例87.3%,VP起博比例8.4%,患者活动度明显升高,夜间心率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三个月超声显示LVEF提高到41%。该病例说明利用心电图优化起搏参数,开启VSR功能,既为患者用药降低心室率提供保障,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个体化调整参数使CRT发挥更好的疗效。◆◆◆◆◆ ◆◆◆◆◆
智汇于“心”,活“力”无限会议结束后,与会者纷纷表示,非常期待美敦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上市。精准、精细、精巧的植入式心电监测装置RevealLINQ?,有效诊断患者不明原因的晕厥,为医师和患者提供及时的信息,造福于临床。四极导线和AdaptivCRT强强联合,可为实现患者CRT治疗提供更多可行的选择。鞘中鞘技术和双导丝技术给了临床医师很大的启发;ATPDuringCharging的运用病例解决了困扰临床医师已久的实际问题;ICD的植入只是疾病管理的开始,ICD的术后远程随访功能对于医师和患者非常重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会者也表示,非常喜欢聆听临床真实病例。临床上面对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从这些临床病例中可以借鉴学习,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同时,对于如何参加“智汇心活力”病例分享大赛活动与会者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本次会议内容详实,病例精彩,讨论热烈,期待下一次精彩的“智汇心活力”病例展示的举办,也欢迎更多的医师参与其中!
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北京白癜风治疗是多少钱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