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禁忌症
一、心脏病
如心功能尚好,为Ⅰ或Ⅱ级,则可以耐受拔牙。
I级:病人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
II级(轻度心衰):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的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III级(中度心衰):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平时一般的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方可缓解。
IV级(重度心衰):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可诱发急性心梗、房颤等;术前含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吸氧。
风湿性心脏病:一般认为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拔牙可以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英雌术前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衰-预防措施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相同。
肺心病:拔牙过程中应预防心肺功能衰竭(咳嗽、呼吸困难、紫绀、肺底水泡音、血性泡沫痰),抗生素预防感染。
先天性心脏病:发绀、心悸、气急、胸痛等症状;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
心肌炎: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应预防心源性意外。
以下情况应视为拔牙的禁忌症或暂缓拔牙:
①近期频繁出现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未超过半年者。手术时有发生心梗或再次发生心梗的可能,应缓期拔牙。ECG检查发现Q波或ST段弓背太高,说明有心肌梗死存在,应禁忌拔牙。
②近期才开始或不稳定的心绞痛。
③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或有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应禁忌拔牙。
④ECG检查有Lown3级以上(包括3级)室性早搏(如多源或多发性早搏、Q-T间期延长、或Q波落在T波之上等),易发生室颤,应暂缓拔牙。
⑤双束支、三束支、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易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禁忌拔牙。但已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可以耐受拔牙。
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尤其是快慢综合征类型、易出现长间歇(>2S),有猝死危险,应禁忌拔牙。
⑦预激综合征如出现房扑、房颤者,有发生猝死的风险,应禁忌拔牙。
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高于/mmHg者,应降压治疗后再行拔牙。
心脏病患者拔牙时的预防措施:
1、局麻药物以2%利多卡因为宜,肾上腺素注意用量1:10万不超过4ml;Ⅱ度以上传导阻滞不宜使用。
2、请内科医师协助处理,必要时心电监护下进行。
3、轻度冠心病者可以口服心痛定、或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4、心脏瓣膜疾病者,术前及术后应预防实用抗生素。
二、高血压
收缩压高于mmHg,或舒张压高于90mmHg时为高血压。
/mhg应先治疗高血压后再行拔牙手术。
三、造血系统疾病(血液病)
1、贫血
WHo:男性<g/L;女<g/L;孕妇<g/L。
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压积≥30%可拔牙。
(1)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象的减少,出凝血延长;治疗缓解且血红蛋白≥80g/L,可拔牙。
(2)巨幼细胞性贫血:缺乏VitB12或者叶酸所致。如贫血不严重,可耐受拔牙。
(3)缺铁性贫血:储存铁耗尽,常见于妇、儿。如贫血不严重,可耐受拔牙。
(4)溶血性贫血:贫血、黄疸、肝脾肿大为其三大症状。可请其他科医生共同拔牙。
2、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低于1×/L易引起严重感染,应避免拔牙。
中性粒细胞2×/L,白细胞总数4×/L,可拔牙
3、白血病
急性期可以引起出血不止及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应禁忌拔牙。
白血病常有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致出血;牙龈与舌的肿胀,如拔牙需专科医生配合。
4、恶性淋巴瘤
多见于颈部肿大,脾大;有发热,晚期有恶病质、贫血等表现。高度恶性者,预后差,拔牙慎重。
5、出血性疾病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急性患者常见于儿童,慢性者常见于青年女性;粘膜及皮肤出血;女性月经多。拔牙最好在血小板50×/L下进行;拔牙及手术×/L;<20×/L易致严重出血,应避免拔牙。
(2)血友病:
凝血功能障碍的家族遗传病,轻微创伤后就可能有严重出血。
血友病甲:血浆因子Ⅷ的浓度提高到正常的30%,可拔牙。
血浆因子Ⅷ的浓度提高到正常的60%,可行大手术。
四、糖尿病
空腹血糖8.88mmol/L(mg/dl),临床上没有酸中毒症状,可进行拔牙
胰岛素治疗者,在早餐后1-2h进行比较好,可用药物进行预防感染。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增加,自主神经系统失常。在精神刺激的情况下可引起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危象:
高热(39℃以上)、心动过速(-次/分)、伴房颤房扑、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出现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昏迷。
在静息脉搏次,基础代谢率+20%可进行拔牙;
术后注意血压和脉搏及感染,麻药中避免使用肾上腺素。
六、肾疾病
各类急性肾病均应暂缓拔牙;
对于慢性期代偿期的内生肌酐清除率50%,血肌酐μmol/L临床无症状可拔牙。
慢肾衰透析患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完成一次透析后进行手术,但要避免增加肾负担的药物。
七、肝炎
肝炎急性期应暂缓拔牙;
慢性者要注意凝血机制;异常者术前2-3天补足VitC和VitK,注意交叉感染。
八、妊娠期
1、2、3个月易流产,且有妊娠反应,尽量避免拔牙;
4、5、6个月较为安全,可以耐受拔牙;
7、8、9易早产,也要注意拔牙;麻药中不可加入肾上腺素。
九、月经期
尽量避免拔牙,有代偿性出血。
十、急性炎症期
结合感染程度、部位、创伤程度、患者机体状况、有无系统病及抗生素水平来考虑。
急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期拔牙可以起到引流作用
急性蜂窝织炎、复杂的阻生齿引起的冠周炎要避免拔牙(简单智齿冠周炎除外)。
腐败坏死性牙龈炎和急性传染性口炎应暂缓拔牙
十一、恶性肿瘤
尤其注意牙齿过度松动而牙周状况良好者。
放疗患者治疗前至少7-10天完成牙齿治疗;
放疗后3-5年内禁止拔牙。
十二、长期抗凝药物治疗
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在3-5天停药,如止血效果好,术后一天开始正常服药;
使用华法林者,应在拔牙手术一周前停药;
使用肝素者,拔牙需在5个半衰期后进行,静脉输液6h,皮下注射24小时。
十三、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萎缩;机体应激能力、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感染、创伤、手术后的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20h左右。
肾上腺皮质危象:恶心、呕吐、腹通或腹泻、严重脱水、血压降低、心率快、脉细弱、精神失常、常有高热、低血糖症、低钠血症、如不及时抢救,可发展至休克、昏迷、死亡。
术前应给予皮质激素,术后给予足量抗生素。
十四、神经精神疾患
抗痉剂、镇静剂;吸氧设施;合垫等。
后语:希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感谢!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口腔知识的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