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祥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传导阻

  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瓣膜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年升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大约在2%~7%,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慢性退行性钙化及隐匿性炎症反应的结果。一旦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者进展到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期,远期寿命将明显减少。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许多老年人由于伴发疾病多,常常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发展一种能够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导管介入疗法将为上述病人提供新的治疗手段。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为那些有较高的手术风险、高龄、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和存在手术禁忌证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疗法,TAVI已逐渐成为外科手术的有效替代疗法,并且被证实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TAVI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较高。术中主要出现在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时(46%)、支架瓣膜定位(25%)和膨胀过程中(29%),往往为一过性;术后主要发生在14天内,平均4.2±3.5天,多在4天时达高峰,之后无明显自动缓解。术后心脏传导阻滞主要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分别为14%~83%和19%~22%;发生完全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安装埋藏式起搏器的CoreValve组为19.2%~42.5%,Sapienvalve组为1.8%~8.5%,CoreValve组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发生率远远高于Sapienvalve组,这和CoreValve组的支架自膨胀张力强和置入左心室流出道的位置深有关系。CoreValve组植入埋藏式起搏器的发生率比外科手术置换主动脉瓣组要高1%~10%。

  TAVI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心脏传导阻滞既有患者自身的原因,也和手术操作过程及支架瓣膜的类型密切相关:包括患者主动脉瓣叶和瓣环的钙化程度、室间隔的厚度、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和已存的传导阻滞特别是右束支传导阻滞,植入支架瓣膜下端在左心室流出道的位置和对室间隔张力大小。术前主动脉无冠瓣的厚度和钙化情况与术后埋藏式起搏器的植入率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差导致传导系统的退变和钙化,也是术后埋藏式起搏器植入的危险因素。房室结、希氏束和左束支位于膜部室间隔的左室面,瓣膜支架特别是CoreValve的支架植入位置偏深且张力较大时易对房室结及希氏束压迫导致其炎症水肿,导致传导阻滞的发生;

  为避免和减少TAVI术后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首先医师应该根据患者主动脉瓣环直径,选择合适种类和型号的支架瓣膜(但也要考虑内径偏小的话易致瓣周漏)。CoreValve组:瓣环直径小于19.5mm,选择26mm及以下型号;小于23.5mm,选择29mm及以下型号;Sapienvalve瓣环直径小于17.5mm,选择23mm及以下型号;小于21.5mm,选择26mm及以下型号。第二,控制植入支架瓣膜在左心室流出道的深度,特别对CoreValve瓣膜,在确保瓣膜不影响冠状动脉血流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其下端在左心室流出道的深度;第三,加强术前和术后的心电检查和监护,术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患者,必须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心电监护3天,有高危因素的监护5天以上。

  TAVI术后出现心脏传导阻滞特别是出现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时,密切观察病情并予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先予心脏临时起搏,不能缓解者及时安装埋藏起搏器。安装起搏器指征应依据ESC心脏起搏及同步化治疗指南。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与您的朋友一同领略最新学术动态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stl/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