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的治疗极具挑战性,近年来植入式器械治疗心衰的发展非常迅猛,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今日,医院张萍教授、医院许静教医院李学斌教授做客"心在线"承办的第一直播间,共同讨论心脏植入式器械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
医院张萍教授(右)、医院李学斌教授(中)和医院许静教授(左)
李学斌教授指出,三腔起搏器治疗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对有适应证的患者疗效很好,同时多点起搏也是新的研究方向。新技术四极起搏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为治疗心衰提供保障。
许静教授提到了一些新技术,例如心脏迷走神经刺激术、心脏辅助泵等,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心衰病因、电极的位置、术后器械优化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张萍教授对两位教授的观点深表认同,并提出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有三个要素,即窦性心律、宽QRS波、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三腔起搏器)是目前心衰植入式器械治疗最为成熟的技术。
心衰合并症治疗新观点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机制及相关并发症尤为复杂。科学合理地做好心衰合并疾病的诊治能极大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今日,应"心在线"之邀,张宇辉教授、黎励文教授、余静教授、张庆教授做客"第一直播间"共同探讨心力衰竭合并疾病及相关并发症。
中医院张宇辉教授(右一)、医院黎励文教授(右二)、医院余静教授(左二)、医院张庆教授(左一)
张宇辉教授简要介绍了心衰合并糖尿病或合并恶性肿瘤这两种并发症。她认为,要在临床工作中注意肿瘤放化疗药物及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黎励文教授指出,研究已证实,心衰患者合并睡眠呼吸功能障碍多为中枢性睡眠呼吸功能障碍,同时简要介绍了心衰患者产生低钠血症的机制。
余静教授谈到,合理制定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
张庆教授认为,应当重视并积极开展心衰患者合并贫血病因的防治工作。
听他们与长城会的故事长城会已走过28年个年头,今日,郭静萱教、范维琥教授、曾定尹教授做客"心在线"第一直播间,为我们讲述了他们与长城会的故事。
医院郭静萱教授(右)对话中国医院曾定尹教授(中)及医院范维琥教授(左)。
曾定尹教授深情地谈到自己与长城会相伴的28年,从其前身"心血管复习课程"到打开与国外心血管病交流之窗,长城会每年为自己和其他无数新老医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新概念新知识的平台。长城会符合全国健康大会提出的重要指示--"健康中国"。
范维琥教授感慨到,很多老一辈专家为长城会的创建做出了贡献,长城会从未遗忘过他们。医学的发展是人类共享的,长城会的大课堂汇医院近两万名医生,为年轻医生提供了进步的平台,我国心血管研究发展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郭静萱教授回顾了长城会发展历程,从一个培训班到如今的国际水平心脏病医学大会,长城会已播种到全国各地,深入人心,有更多的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能够在会上发表观点、进行交流。除了学习最前沿知识,长城会也提出了回归临床、回归视触叩听基本功的需求。
最后专家们对长城会寄予高度期望,希望会议越办越好,学术质量越来越高,为临床解决更多问题。
未来15年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与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今日,王继光教授、牟建军教授、张宇清教授做客第一直播间,回顾过去,放眼未来15年高血压的管理。
中医院张宇清教授(右)、西安交通大医院牟建军教授(中)及上海胶交通大医院王继光教授(左)
张宇清教授主持会议并指出,目前我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仍存在许多困惑,未来高血压的管理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希望此次会议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张宇清教授就未来高血压诊断治疗的初步设想、人群防治和基因诊断应用的相关问题与在场嘉宾进行了详细探讨。
王继光教授指出,顺应健康中国计划,希望未来15年我国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得到重大改变,使得70%的高血压患者得到确诊并且其中70%患者降压达标。具体包括4个方面的措施:提高患者知晓率、提高高血压的诊断水平、加强并提前风险评估(血管结构和功能评估、靶器官功能的损害)、细化病因分型从而实现更精准治疗。
牟建军教授指出,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加,在人群防治上,既要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盐摄入量,肥胖,酗酒等,又要控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限盐仍需要坚持,全民的动员、生活习惯尽早养成。国际上推荐钾盐的摄入,同时目前我国相关的临床研究也支持低钠盐的益处,尤其是在中老年患者当中。目前,精准医学在高血压人群的应用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在未来,高血压的研究中病因基因学分型、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基因组学等方面仍有待我们探索。
晕厥诊断,检查不足还是过度?近年来,国际上晕厥相关的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今年3月,由ACC/AHA/HRS联合颁布的晕厥诊断与处理指南备受全国重点白癜风专科医院儿童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