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MEGA搭载的麒麟5C电池,到底有多

鞭牛士11月0日消息,提起纯电车型,离不开的一个词就是里程焦虑。当前,行业普遍认为大于公里的续航,就已能满足用户的日常所需。各大主流品牌也都已通过增大电池能量密度的方法,做到了公里以上,甚至达到公里左右的续航水平。

但里程焦虑的B面则是补能焦虑。尽管充电站越建越多,纯电车型的补能效率却一直未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充电时间动辄一小时起步,高速路段充电站在节假日的排队时间甚至比充电时间还长,车主们不仅要承受着精神内伤,还要时刻面对家人、朋友甚至路人的暴击——“谁叫你开电车出远门的?”如果补能的效率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长途旅行的舒适性就只是个笑话。

为什么纯电车型不能同时兼顾续航里程和补能效率?因为电池的物理特性已决定:能量密度越高,充放电能力就越低。想要同时兼顾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充放电,材料、电池结构和生产工艺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几乎无解。

某些品牌的车型,凭借高能量密度电池,续航里程甚至可超过km,但峰值充电倍率甚至无法达到C,好不容易让峰值功率达到了,但大电流下电芯快速升温,充电能力又会极速衰减,难以长时间维持大功率充电。而偏向于充放电高性能的电池,能量密度则很不理想,部分品牌的4C倍率电池,就牺牲了能量密度,只能续航00多公里。

随着理想MEGA相关信息的逐步曝光,这款纯电MPV首次搭载了理想和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麒麟5C电池,不仅支撑起了超长续航,更实现了“充电1分钟续航公里”全球最快的充电速度。

超充VS长续航,麒麟5C电池如何兼得鱼与熊掌?到底是“真5C”还是搞噱头?

01三年时间,一场从0到1的攻坚战

成年人的世界不做选择题。据理想汽车电池负责人柳志民博士介绍,早在年,理想汽车就已经启动了对超充电池的研究,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兼顾大电量与高倍率充电能力的需求。

在年,电池研发团队明确采用V的电压平台与方型铝壳电池,以获得更大的充电倍率。据柳博士回忆,“当时,国内外的头部电池供应商都基于我们的需求进行了研发。我们的目标:在保证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做到4C或者5C超快充,而后者对应的一个技术指标是将电池内阻降低到0.3毫欧以下。

各大供应商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都投入了大量资源来进行技术攻坚。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他们的专家也都专程赶来国内,驻扎在理想汽车伴随开发,本部也一直与我们紧密沟通,不断探讨可行的技术方案。但半年过去,做出了几轮样品,部分品牌的测试结果依旧距离我们想要的标准有很大差距。最终,除了宁德时代,几家供应商都因电芯指标开发难度太大而相继退出。”

00年,我们与全球动力电池的巨头宁德时代开启了联合工程开发。双方集中了彼此最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投入了空前的资源,共同开启了这场针对电池研发的攻坚战。

据柳博士透露,双方总共为麒麟5C电池投入了超过位的研发人员,其中,理想汽车的电池团队就有80人,70%的人都投入在超充电池上。为了实现技术卡点的突破,我们还专门从头部电池公司招募了多名博士工程师,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电池阻抗分析。历经三年的联合攻坚,我们终于打造出了5C电芯、5C电池热管理、5C电池安全架构。

“为了给用户带来媲美燃油车的补能体验,我们对5C超充电池的标准,是在有限的车身底盘空间内满足公里的续航里程,循环寿命与C倍率相当,还能做到5C超充。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求这款产品可以在充电时长上,维持高倍率快充达到10分钟以上。目前,行业里宣称的高倍率快充电池,通常只能维持5分钟左右。

当我们基于用户价值,认准技术方向后,会毫不犹豫地重兵投入,全力攻克那些行业最根本的难题。我们对电池行业有足够的敬畏之心,绝不会为了自研而自研,闭门造电池。我们始终联合最好的供应商不断创新,基于用户价值来打造行业第一的产品力。通常情况下,80人规模的电池研发团队,放在各大主机厂里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而电池公司为车企项目配置的研发人员也一般不会超过30人,无论宁德时代还是我们,可以说都为5C电池倾尽所有,投入了远超规格的研发资源。”柳博士说。

0峰值充电倍率5C,从基础科学的突破开始

行业里经常提及的C、3C、4C,C其实指的是电芯充电电流除以电芯容量的倍数。5C峰值倍率能力下,电芯的峰值充电电流可以达到电芯容量的5倍,对理想MEGA而言,意味着峰值电流超过A,峰值功率超过50kW。

摆在我们和宁德时代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联合开发出能够支持5C倍率的电芯。电芯充电,简单理解就是锂离子从电池的正极脱出,在电解液的协同下,经过隔膜,嵌入到负极的碳层中。大倍率充电能力的实现,需要大幅提升整个过程中锂离子的迁移速率。

柳博士介绍:“想要在技术上取得质的突破,就要在基础科学上取得突破。经过我们大量的研究拆解,最终发现限制充电速度的核心瓶颈在于锂离子嵌入负极的速度,锂离子穿过材料界面的速度,以及锂离子穿过隔膜的速度。针对这三点,我们和宁德时代进行了原子级的技术研究。宁德时代针对超快充领域的前沿技术,几乎全部都应用在了我们联合研发的麒麟5C电池上。”

如果把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的迁移,比喻为从一个城市通过高速公路去往另一个城市,那嵌入负极的速度,就是通过ETC收费站的速度。我们通过缩短石墨颗粒的尺寸和多端面技术、超离子环包覆技术、超充体相改性技术等,让“ETC通道变得更多”,传输距离变得更短,大幅提升了离子的嵌入速度,进而使整体充电性能提升了10%。

在高速上,车辆的行驶速度也会直接影响到“交通时间”。当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上跑出来之后,要经过电解液,才能运动到负极。我们开发了专属的电解液,提升了电导率水平,相当于提升了公路上的平均车速,并通过对SEI膜进行调控,形成薄、均匀、致密的界面膜,将厚度从0nm降低到8nm,大幅缩短石墨负极的界面路径,让充电性能再度提升了30%。

而当锂离子通过隔膜时,一方面,我们对单位面积孔的数量进行了提升,让孔隙率提升了10%,加宽“公路”;一方面,我们也对曲折度降低了10%,缩短锂离子穿过隔膜的路径,使得充电性能又提升了10%。

在测试环境下,麒麟5C电池的电芯峰值充电倍率达到了5C,峰值充电电流超过A,峰值充电功率达到了50kW。

“很多人都好奇,之前我们说的是4C,怎么突然就变5C了?在今年年初进行冬季标定时,我们与宁德时代还只做到了4C的水平。但我们发现,即使在北方冬季这么低的温度下,电池的充电性能都依然具备良好的表现,那是否意味着电芯还有进一步可提升的空间?是否可以在常温状态下提升到5C?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研发态度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在过去,只要指标达成,项目也就结束了。但面对5C电池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么好的一个产品,我们如何进一步挑战极限,去到了从未有人到过的地方,为何不往前再多走几步,看看前方是否还有更美的风景?我们希望去挑战自己的极限。

也是从那时起,我们不再纠结于几C,只希望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去挖掘电池的极限性能,能做多少做多少。为此,我们专门开发了高精度的三电极技术,可以对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负极电位进行精准测量,测量误差在3毫伏以内。通过实验和仿真相结合,找出这款电池的临界充电能力。当有了极限的充电能力后,又考虑了制动波动、容量、内阻、充电温度的一致性,基于蒙特卡洛模型进行仿真和定量化分析,来制定充电策略。”电池工程师罗博士说。

最终,这款电池的电芯材料体系的动力学在实验室里最大能力甚至突破了7C,但我们考虑了容量、内部温度等多方潜在的因素,做了一个冗余方案设计,让日常使用限制在了5C以内,以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

03麒麟方案的再升级,实现超充功率的长时间保持

实现峰值5C的充电效率,对于许多车企而言,已经是抵达了电池技术探索的终点,但对理想的电池研发团队而言,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想要实现1分钟公里的补能效率,还需解决如何长时间维持在高倍率充电。

电池在充电时都会带来温度的升高,尤其是在大电流、长时间的充电条件下,升温会更加明显。为此,电池研发团队一方面试图去降低电池内阻,进而降低电芯自身产热;一方面,需要去增强整个电池系统的温控能力。

柳博士介绍道:“基于我们的计算,想做到公里以上的续航,又能实现1分钟公里的补能效率,那内阻就必须降低至0.3毫欧以内,很多早期的电池合作伙伴都在这件事上失败了。一旦内阻高于0.3毫欧,电芯会在很短时间内就进入高温区,触发系统的降流保护机制,影响我们的充电效率。

宁德时代当时也认为如果想进一步降低至0.3毫欧,最快捷和有效的方案是降低10%-15%的能量密度,意味着续航里程就要减少60-80公里。但对我们而言,充电1分钟续航公里,关系到是否能够给真正给用户带来媲美燃油车的补能体验,我们不能走牺牲能量密度这条路。为了达成目标,双方几个博士牵头,对电芯,从材料、极片等最底层的电化学原理着手,进行了原子级的拆解,将电芯的内阻构成分解为了17项,逐一去寻找可被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和路径。按照我们电芯工程师的话说,蚂蚁腿也是肉,能嘬一口是一口。”

通过大量的的实验,我们的电池研发团队终于成功识别出了多项行之有效的降内阻措施。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将电芯内阻降低到了0.3毫欧以下,实现了电池在超充工况下,产热功率下降5%,电池温升降低7°C。

另一方面,为了达成更好的5C超充性能,我们还从电池系统的散热能力上下足了功夫。

“早在01年,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原型方案的试制和验证,基本达成了散热性能指标。但当宁德推出了麒麟方案,我们眼前一亮,看到了电池的散热性能被进一步提升的可能。那个时候,麒麟方案还只是宁德时代的平台技术,落地应用到MEGA项目,所有的开发验证工作、特制化需求、甚至技术难点就得重新再走一遍,而我们的原型方案已经相对成熟,并已投入了上千万的研发成本。但反复权衡后,我们还是决定做正确的事不做容易的事,我们相信选择麒麟方案,将进一步提升我们5C电池的散热能力。

不同于平铺在电芯底部的液冷系统,麒麟方案将液冷板置于电芯与电芯之间,冷板直接与电芯大面换热,冷却面积提升到了原来的5倍,能够大幅提高电芯冷却的效率,可适应更大电流的快充。这样的布局方式不仅可以用来降温,也能用来升温,在寒冷的冬季,麒麟电池也能提供快速加热能力,提升低温环境下的用户体验。

为了将麒麟电池更好的融入理想MEGA,我们也基于“整车视野”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升级。罗博士举了两个例子:“就比如液冷板,电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定会有膨胀的情况,液冷板会直接受力。如果结构太硬,那膨胀的电芯会受到挤压,很容易影响寿命;而如果结构过软,液冷板会被挤压塌陷,里面的冷却液就无法正常循环流动,影响散热效果。为此,我们专门开发了一套更具回弹性的液冷板,可以有效缓解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与收缩问题,让电池的充电性能与寿命达到平衡。

再比如,为了做好温控,每块电池的外壳一般都会布置温度传感器。但电池很大,温度并不均匀,充电时温度最热的位置往往是电芯的中央,但那里是没办法安放传感器的,这就会导致没办法准确监控电池的全局温度。当双方识别到这个问题后,就与宁德时代开启了对这个问题的技术攻坚。凭借着不同样品阶段,超过上百轮的特殊电池样品台架测试,我们模拟出了不同的工况下的电芯温度变化,最终做出了一个电芯温度的算法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搭配当前的电流、电压以及电池壳外端的温度,就能精准地计算出电芯内部的当前温度,进而实现了更好的电池充放电管理。”

凭借着5C的峰值功率与强大的散热能力,我们与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麒麟5C电池不仅将在我们自建的5C超级充电站发挥出强大的实力,也可以把国标桩的能力完全发挥出来,并且是宽温域的发挥出来——无论是常温、高温还是冬天的零下10°C,都会有非常好的体验。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CTO高焕表示:“现在的车在10千瓦的国标桩充电,从0或者从10%充到80%,功率也是会下降的,但是理想MEGA可以满功率做到95%。在麒麟方案下,我们会根据各个车型的品类以及它对需求的定义来划分我们‘超级性能’的属性,比如超级续航、超级功率、超级快充。理想在超充这一部分,一定是NO.1。理想MEGA是第一个我们在麒麟架构下实现5C峰值快充的纯电车型。”

04远超国标的电池安全标准,只为守护每个家庭

对于纯电车型,用户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fzl/15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