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冠英医案二

例四益气养血,通脉安神案。

伊某,男,58岁。

初诊∶年4月3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自年始,屡屡感心悸、胸闷、憋气,连续服硝酸甘油等药医治。年6月2日因心悸、胸闷、憋气加剧、频发期前萎缩入院疗养。

诊查∶入院后查血压/60mmHg,心律60次/分,期前萎缩15~16次/分钟。心电图示;室性期前萎缩呈二、三联律,T波低平。血脂寻常。临床诊断为"冠芥蒂、心绞痛、阵发性房颤。"赐与长效硝酸甘油、-2等扩冠及解痉剂医治,均无显然疗效,故停用西药请中医会诊,以查看中药之成效。患者自感胸闷憋气,时有刺伤,心悸气短,寐况虚假。舌暗浊,苔薄白,脉弦结代。

辨证∶心气不够,血脉不畅。

治法∶益气养血,通脉安神。

处方∶党参15g桂枝9g炙甘草9g丹参15g郁金15g石菖蒲24g赤芍15g百合15g红花10g麦冬10g当归10g鸡血藤15g川芎15g三七粉1.8g(冲服)虎魄粉2g(冲服)

二诊∶服药1剂即见显效,患者心悸宁、胸闷憋气减弱,期前萎撙节少。舌质暗浊,苔薄白,脉弦结。效不更方,随症略做改动。医治六周复查两次心电图,心律均齐,T波增高,自发诸症消逝而出院。门诊随诊查看两年,心律齐,无显然不适,对立寻常办事。

例五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案。

王某,男,65岁。

初诊∶年3月22日。

主诉及病史∶混身乏力,伴心前区不适半天,急诊入院。入院查体温36.5℃,血压/80mmHg,心律74次/分;心电图汇报∶冠状动脉供血不够、全面性左束支传导停滞。给服双嘧达莫(潘生丁)、芦丁、复方硝酸甘油、低分子右旋糖酐ml加维生素C1.0g静脉点滴。经医治病症未见显然改革,请中医疗养。

诊查∶心悸乏力,胸闷气促,夜寐担心,胃纳尚好,二便尚可。舌暗浊体胖,苔薄少苔,脉沉细弦,结代频见。

辨证∶气阴两虚,气血不畅。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安神。

处方∶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9g甘草6g玉竹15g桂枝10g丹参15g赤芍15g石菖蒲15g黄芪15g百合15g珍珠母30g

二诊∶上方药连服6剂,即感气度舒坦,寐况好转。心电图反省;窦性心律,寻常心电图,心律匀齐。此后又加强医治四面,临床治愈出院。

中医学觉得"心为阳中之太阳"、"熟稔为火"、"积极"。心脏的生理成效是首主阳气,次主血脉藏神。气血的干系是"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按照中医理论,要想保证心脏有节奏地跳动,一定依赖心阳足量、心气匀调。因而可知,用温阳益气、活血安神法医治血汗管疾病而至之心律不齐尤其首要。

上述五例病案均系中医所谓的心动悸、脉结代,与当代医学有共通点,亦有不同之处,共通点是均因得了冠芥蒂而至,不同之处是;例一为病窦房结归纳征;例二为室性期前萎缩;例三为高发性期前萎缩;例四为阵发性房颤;例五为全面性左束支传导停滞;而中医觉得它们不过乎由于胸阳痹阻、气失宣通、心气亏虚、血流不畅、心失血养等要素而至。而心阳虚、心气不匀、头绪瘀阻是致使心动悸、脉结代的出处,乃是辨证施治的中心。故遵"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则,五例病例均在温阳益气、活血安神前提下,据证情改变立法遣药略有灵活,使上述血汗管危沉痾案逢凶化吉,收到能手回春之效。处方中罕用熟附片、桂枝、仙灵脾、补骨脂等温心肾之阳气;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补气强心;麦冬、玉竹等滋润心阴;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石菖蒲、三七等活血化瘀;炒枣仁、百合、五味子、珍珠母等养心安神。药味即使惟独二十余味,但唯有辨证精确,配伍适宜,就可以表现药到痊愈之效,即前人所云"药贵合适,法当应变"之理。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fzl/13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