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病中的癌症患者的希望丨从奄奄一

老年人胸闷气短,没那么简单!

爱唱戏的杨老伯

杨老伯今年67岁,平时特别喜欢听戏、唱戏,退休以后和志趣相投的好友们组建了一个戏曲社,定期排练,时不时还在晚会上演出。

咳嗽直奔呼吸科

近年来,杨老伯反复出现胸闷、喘不上气的症状,经常咳嗽、咳痰,严重时整晚坐在床边咳嗽,坐卧难安。因为自己吸烟多年,有“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病史,杨老伯觉得多半是老肺病加重了,医院直奔呼吸科,用药后杨老伯咳嗽、咳痰有所好转,但总是好不利索,还是反复出现胸闷、气短,全身没力气,连最爱的戏曲排练也不爱去了。

原来是心脏出了问题

转眼过了立冬,天气逐渐转凉,杨老伯没及时添衣,不幸感冒了。随之而来的是胸闷、气急、咳嗽明显加重,头晕乏力,小腿水肿,服原先开的药也不管用,逐渐发展到呼吸急促、不能平躺,只能坐在椅子上喘息。家人急坏了,赶紧把杨老伯送到了浙医二院急诊科。

急诊医生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得知杨老伯有高血压病,但近来血压明显降低,连降压药都停了。医生敏感地意识到心脏出了问题,一检查心脏已增大,心脏超声也证实杨老伯的心脏扩大了,左室射血分数只有30%(正常人大于50%);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提示心脏存在收缩的不同步;胸部CT提示肺淤血,但是并没有明显的感染迹象。

慢性心衰潜伏已久

至此,导致杨老伯病情的“元凶”终于揭开了真面目,不是“老慢支”,而是潜伏已久的“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心脏病中的“癌”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晚期阶段,因此被称为是心血管领域的最后战场。各类心脏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房颤等最终都可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虽然近20余年药物治疗的有所进展,但心衰的5年生存率仅34%,甚至低于恶性肿瘤。

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发动机“,衰竭的心脏就像一台动力不足的机器,不能将血液有效泵出到全身各器官,而是淤积在肺及外周静脉系统,因此病人可出现头晕、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少尿等表现,以及身体下垂部位水肿、腹胀、恶心、食欲下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增加和治疗手段的进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显著增多。据调查我国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意味着我国有超万的心衰患者。尽管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是经常容易被人忽略。心衰的很多临床表现如胸闷、气急、咳嗽都不是特异的,再加上老年人经常罹患多种疾病,心衰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脏收缩不同步:慢性心衰加重的助燃剂

正常心脏结构

我们的心脏有4个“房间”,上面2个称心房,下面2个称心室。又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正常情况下心房先收缩,让血液进入心室,然后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发挥心脏的泵血功能,供应全身脏器的血液。正如拔河时同伴们要一起发力才能达到最大作用,心脏收缩时也需要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才能维持好的射血功能。若收缩不同步,就会导致心脏变大、心功能变差,会加重胸闷、头晕、喘不上气、腿肿等表现。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心脏收缩是否存在不同步呢?非常简单,心电图检查就可以明确判断。

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过详细检查,杨老伯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心力衰竭”,这次病情来势汹汹是因为感冒诱发心衰加重。经过对心衰的积极治疗,杨老伯的症状终于有了好转。

然而好景不长,尽管杨老伯一直遵医嘱服药,药物效果逐渐变差,经常出现腿肿、胸闷、气喘。经朋友推荐,杨老伯和家人来到了浙医二院心内科项美香教授的门诊。项主任全面了解了杨老伯的病情后,给杨老伯指出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安装三腔起搏器,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杨老伯和家人商量后,听从了项主任的建议,植入了三腔起搏器。神奇的变化出现了:术后杨老伯胸闷、气喘等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复查心脏超声发现心脏逐渐变小了,心功能也改善了。再加上规律的药物治疗和随访,杨老伯又焕发精神,粉墨登场,戏曲社里又时常能听到他荡气回肠的唱腔了。

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衰的神器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约1/3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此时就需要安装三腔起搏器,也称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有效的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同步化心脏收缩,改善心功能、恢复心脏大小,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三腔起搏器

还有一个功能强大的“神器”——CRT-D。它是在三腔起搏心脏同步化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功能,除了可以改善心功能,还能预防心脏性猝死。

什么样的患者适合三腔起搏器?

经过优化药物治疗,仍有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人

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的指标EF小于35%

心电图检查QRS波增宽,提示心脏收缩不同步

这样的病人可以考虑选择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三腔起搏器。可前往浙医二院心内科起搏器门诊,请专家评估。

三腔起搏器植入后要注意什么?

心脏同步化治疗(CRT/D)是针对心脏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而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因此,植入三腔起搏器后仍需药物治疗原有的心脏病和心力衰竭。但三分之二以上的患者随着植入后时间的推移,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也可减少或停用部分药物。

三腔起搏器植入后需定期门诊随访,监测和优化起搏器的功能,判断临床疗效和调整药物,使病人最大获益。

那起搏器电池耗竭后是否需要更换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起搏器电池耗竭后不能纠正心脏收缩不同步,会再次导致心力衰竭。

Advise

因此,建议心衰病人要积极药物治疗,对于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的心衰病人要尽早植入三腔起搏器心脏同步化治疗,植入后要定期随访。

项美香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大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心脏中心、心内科副主任,心内2病区主任兼滨江院区心内科主任。医院心内科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BethIsraelDeaconess医学中心心内科访问交流2年余,年获澳大利亚Flinders医院管理硕士学位。是美国心脏学院委员(FACC),欧洲心脏学会委员(FESC)和美国心脏节律学会委员(FHRS)。年“浙江省十佳优秀医师”,年浙江省教育系统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年浙江大学第八届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等。在科研方面作为负责人承担十二五支撑项目课题、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部共建重大项目等。在CirculationResearch等心血管顶尖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心血管危重疑难患者的诊断和救治;从事心脏起搏器包括ICD、CRTD的植入等。

门诊时间:

解放路院区:每周一上午

浙二起搏器门诊(解放路院区):周一至周五全天

更多“心”动

一颗小胶囊,给你的心脏充满电!

发病5分钟死亡率50%,多少人睡梦中离去!

这个装置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拉回…

文/浙医二院心血管内科郭宇超、丁思引

指导/浙医二院心血管内科项美香

编辑监制/皮皮鲁西西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









































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治疗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hbyx/9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