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我院心内二科成功为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晚期患者,植入双心室同步三腔心脏起搏器(CRT),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7日患者好转出院。
患者刘先生今年58岁,患扩张型心肌病10多年。近一年来,因胸闷、憋气频繁住院治疗,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此次住院时患者出现不能平卧,轻微活动即可出现胸闷、憋气加重,心功能IV级,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入院时患者心脏超声提示:心脏左心房室内径显著扩大、心脏瓣膜返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心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左室射血分数只有23%(正常人>55%),属晚期重度心力衰竭。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间期达到了ms。而且患者同时患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给心衰的药物治疗带来很多的难度。患者入院后虽然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心衰的常规治疗,但是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根据治疗指南,心内二科主任王志刚认为该患者符合心脏同步化治疗的I类适应症,建议实施CRT植入术减轻患者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而且通过与潍坊、济南、医院咨询、沟通,均与我院专家意见完全一致,完全消除了患者的顾虑,并于3月11日,由我院心内二科成功为其实施了CRT的植入术。
术后即刻患者心电图左束支阻滞图形变窄,QRS间期缩短到ms。平卧24小时后,患者下床活动没有明显胸闷、憋气。1周后心脏超声提示:左心房室内径较前缩小,瓣膜返流得到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消失,射血分数提高至33%。
王志刚主任介绍:应用CRT治疗晚期心衰临床疗效确切,不过CRT目前在临床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比较昂贵,另一方面是很多医生和心衰患者不了解CRT的功能和作用,还有一方面是CRT的手术适应症非常严格(年的新指南更趋于严格),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而失去CRT治疗的条件。该患者的手术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严格把握了手术适应征,所以我们对患者的预后很有信心。该患者应用CRT治疗后心腔还将进一步缩小,射血分数还将会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也会进一步改善。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起搏器的功能和作用,使更多心衰患者通过安装CRT获益。
CRT植入技术要求手术医生具备高水平的心脏起搏、心导管技术及丰富的影像学知识,我院心内二科的张晓丽医师是我院惟一一位山东省医学会电生理分会会员,熟练的手术水平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原因,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心内二科人工心脏起搏器技术已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文/图刘学运)
三腔起搏器(CRT)科普小常识
一提到起搏器,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率慢,起搏器可以增加心脏跳动,可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有一种三腔起搏器,它的功能不只是让心脏跳动,而是让心脏“更好”地跳动。
CRT植入技术称为心室同步化治疗,是针对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的治疗方式。它通过将起搏电极分别植入心脏左、右心室及右心房,使得房室、双室恢复正常秩序、同步起搏,让心脏收缩均匀、协调,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从而改善心功能、减少住院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如果治疗得当,会大大的减少抗心衰药物的使用,极大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对于心功能III级或IV级、左室射血分数35%、心电图QRS时限0.12秒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为植入CRT的I类适应症。
CRT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目前建议下列患者可应用抗心衰起搏器治疗:
1.缺血性(冠心病等)或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等);
2.充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仍为NYHAIII/IV(不必卧床者);
3.射血分数(EF)35%;
4.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55mm;
5.QRS波宽度ms,伴有心脏运动不同步;
6.对于NYHA心功能分级II级的心衰患者,如果QRS间期≥ms,LVEF≤35%,窦性心律,经过了最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作为CRT植入的适应症。
CRT植入后我们还可以应用程控设备调整房室传导时间和心室间隔,并通过心脏超声进行起搏器优化,从左右心室更加同步,增强心脏射血功能,改善心功能。
心内二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