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日复习第7日

急性心肌梗死

一、初步判断

1.对于中老年人无诱因的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憋闷或窒息感,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者,应首先考虑心肌梗死可能。应立即检查心电图及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

2.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①无诱因长时间的缺血性胸痛、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2个以上相邻导联出现ST段单相曲线性抬高/多个导联出现明显缺血性ST段下移及T波倒置/新出现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③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倍以上并有动态改变:符合上述条中2条即可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应与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气胸、急性心包炎引起的急性胸痛进行鉴别。

(1)主动脉夹层:中年以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突发胸部撕裂样疼痛,伴全身冷汗,但血压常升高。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放射至头、颈、上肢、腰背、中下腹甚至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颈部血管或主动脉瓣区出现杂音;超声心动图可能看到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出现夹层;心电图缺乏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变化。

(2)急性肺栓塞:有慢性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突然发生一侧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改变,或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关闭不全。CT肺动脉造影(CTPA)可确诊。

()急性心包炎:多见于青壮年,尤其是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先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持久性或间歇性胸痛,吸气与咳嗽可使疼痛加重,伴有发热、气短、心包摩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

(4)气胸:在持重物、深吸气、剧烈咳嗽后突然发病,一侧胸痛、呼吸困难、干咳;病侧肺部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胸部X线检查示患侧肺压缩可见胸线。

(5)肥厚型心肌病:特别是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这是一种家族性心肌病。临床可有胸痛,含硝酸甘油后反而可加重。心电图可有Q波,但其Q波的特点是窄而深,持久不变且无AMI的ST-T演变,亦无酶学变化。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肌肥厚。

(6)心绞痛:鉴别要点列于表07-01。

(7)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溃疡病合并穿孔常有上腹痛及休克的表现,可能与放射至上腹部的梗死性疼痛相混淆,但常有典型急腹症的体征,心电图检查及酶学检查可助确诊。

表07-01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项目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

1.部位

胸骨上、中段之后

相同,但可在较低位置或上腹部

2.性质

压榨性或窒息性

相似,但程度更剧烈

.诱因

劳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食等

不常有

4.时限

短,1~5分钟或15分钟以内

长,数小时或1~2天

5.频率

频繁发作

不频繁

6.硝酸甘油疗效

显著缓解

作用较差

气喘或肺水肿

极少

可有

血压

升高或无显著改变

可降低,甚至发生休克

心包摩擦音

可有

坏死物质吸收的表现

1.发热

常有

2.血白细胞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常有

.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常有

4.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心电图变化

无变化或暂时性ST段和T波改变

有特征性和动态性变化

二、现场急救

1.卧床、建立静脉通道、维持血压、持续心电监护。

2.给氧无并发症者鼻导管中到高流量给氧;有左心衰、肺水肿者面罩给氧。

.镇静吗啡2~4mg静脉注射,必要时10~15分钟可重复,剂量可增加至2~8mg,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

4.硝酸盐制剂可口含硝酸甘油,有条件者静脉持续滴注;收缩压90mmHg或心率50次/分者禁用。

5.抗血小板无禁忌证应立即给予00mg肠溶阿司匹林咀嚼和00mg氯吡格雷咀嚼,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或低分子肝素钠1支腹部皮下注射。

6.随时做好心肺复苏术准备。

7.立即联系专医院。

三、转诊注意事项

1.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时再灌注治疗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应立即联系专业救护人员,吸氧下尽快将患医院,力争发病6小时内得到血管再通手术治疗或溶栓治疗。

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治疗原则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同,医院进一步治疗。

如果觉得好,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张博士医考中心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北京中科白癫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hbyx/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