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把脑出血比作家里的自来水管爆了,那么出血后的康复就是收拾家里乱糟糟的局面了。
脑出血和爆水管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发生在一个厚而坚硬的脑壳里,还不能像换水管那样换血管,也很难像清理积水那样清理积血,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静等积血慢慢被吸收。因此,脑出血往往很凶险,很容易诱发灾难性后果(如颅内高压、脑疝形成等),甚至死亡。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脑出血能够自己止住,这首先归功于我们的凝血系统,其次血肿本身起到了压迫、止血的作用。因此,除了少数极其凶险的脑干出血、大出血和破入脑室出血等情况,大多数患者如果治疗及时,多数都能存活。
脑出血常见的后遗症存活并不意味着没有后遗症。
事实上,几乎%的脑实质出血患者都可能残留有后遗症。后遗症的种类与脑梗死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偏瘫、失语、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以及性格、精神和智力的改变。但也有一些后遗症是脑梗死患者少见的,如脑积水。具体会出现哪些后遗症,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多少、速度、是否破入脑室、有没有并发症、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
脑出血后康复掌握这7招总的康复原则和先后秩序是:先易后难、先粗后细、先近后远、先质后量、先“重”后“轻”、多管齐下、循序渐进。根据本人的经验,听起来似乎很难,实际上并不太难。
第一招
先易后难
优先康复容易康复的
所谓先易后难,是指优先康复容易康复的,如大关节肌力的恢复相对较为容易,而且因为牵动全身,患者及其家属往往较为重视。而言语与吞咽障碍的康复则相对较为困难,而且更加费时费力。
第二招
先粗后细
优先康复粗大的功能障碍
所谓先粗后细,是指优先康复粗大的功能障碍,如肩关节、髋关节的肌力往往是带动整个上肢或下肢的主要动力,且训练起来也较容易,而像手指的精细动作相对较难,也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因此在康复计划的安排上应优先考虑粗大关节的康复项目。
第三招
先近后远
优先恢复近端关节的肌力
所谓先近后远,与先粗后细相似,就是优先恢复近端关节的肌力,然后再重点恢复远端关节的肌力。
第四招
先重后轻
优先康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功能
所谓先重后轻,是指优先康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功能,如行走、抬手、点头、吞咽、大小便控制等。
第五招
先质后量
优先考虑康复训练的质量
所谓先质后量,是指优先考虑康复训练的质量,然后再逐步要求数量。这在偏瘫患者的步态训练方面尤其明显。许多患者往往急于求成,在没有重新学习到正确的行走姿势时就自行加大训练的力度,结果形成了诸如扫堂腿之类的错误步姿;虽然也能走很快,但一遇到障碍物或者一失去平衡就很容易摔倒。
正确的方法是:先学会走得好,再练习走得快。
第六招
多管齐下
康复的方式和方法上不能单一
所谓多管齐下,是指在康复的方式和方法上不能单一。在实操上,既要强调运动康复和各种物理因子治疗,又不能忽视药物预防脑出血再发、治疗精神心理和认知症状、促进神经触突的功能重塑、改善局部的血液循坏的重要性;既要重视主动和被动的康复训练,又要联合诸如神经肌电刺激、神经反射治疗等手段。
举例说明
一位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已经基本稳定的脑出血患者,如果残留有偏瘫、言语和吞咽障碍、情绪低落、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甚至精神症状;那么在康复过程中,我们应首先做好脑出血的二级预防,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积极控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早期发现、早期药物干预患者的精神心理和认知症状。
第七招
循序渐进
最后才训练患者各种精细动作
同时,根据上述原则,先安排患者在床上做力所能及的主动康复运动(如桥式运动、Bobath握手、缩肛练习等);等到患者的体力恢复到一定的程度后,应优先恢复患者的坐、站、床上独立翻身、移动、吞咽等功能;再开始训练患者的下肢行走和上肢持物的功能;最后才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者的各种精细动作,直到患者能够生活基本或完全自理,精神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恢复正常。
一般来说,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比吞咽、言语、智能要快,前者往往在出血后6个月基本定型,后几项功能障碍的康复则更加费时费力,通常需要数月到数年,甚至终身康复。
(版权说明:本文作者——徐武华,如需转载需注明作者)
西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