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大盘点

??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发生率更高。根据其发生的部位,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以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室内传导阻滞。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指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病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时可产生逸搏(图1)。

图1窦性心动过缓

2.窦性停搏

是指窦房结不能发放冲动导致一段时间内不产生冲动,心房无去极化和心室无搏动。心电图示在一段较平常PP间期显著延长的时间内不见P波,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而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公倍数关系(图2)。

图2窦性停搏及交界性逸搏

3.窦房传导阻滞

是指窦房结冲动的短暂阻滞,即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部分或全部不能到达心房,引起心房和心室停搏。按阻滞程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一度从心电图上无表现,二度才能从心电图上表现出来,表现为P波之间出现长间歇,是基本PP间期的倍数。有些病例可见文氏现象,表现为PP间期而不是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长间歇(图3)。

图3二度窦房阻滞文氏现象

4.慢-快综合征

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心动过缓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心动过速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为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图4)。

图4慢-快综合征

二、房室传导阻滞

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前者包括一度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每个P波后都有相应的QRS波出现,但是PR间期延长。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20秒,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图5)。

图5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传导至心室,心电图显示一部分P波后无相应的QRS波,房室传导比例可能是2:1、3:2、4:3等。可分为两型。I型为文氏现象,或称莫氏I型,II型又称莫氏II型,I型较II型常见。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与心室脱漏;RR间期逐渐缩短,直至P波受阻;包含受阻P波的RR间期比两个PP间期之和为短;阻滞后的第一个心动周期中会伴随一个PR间期的缩短(图6)。

图6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心室搏动脱落,心室频率不规律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冲动完全不能传到心室。心电图表现为完全的房室分离,P波与QRS波群相互无关;心房速率比心室速率快;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图7)。

图7三度房室阻滞

三、室内传导阻滞

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阻滞及左前分支、左后分支阻滞。束支阻滞、分支阻滞及非特异性室内阻滞通常无症状,不需直接治疗。

1.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表现为:①V5、V6导联出现增宽的R波,其顶端平坦、模糊或带切迹,其前无q波;②V1导联多呈rS或QS型,S波宽大;③I导联R波宽大或有切迹;④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QRS时限≥0.12秒为完全性阻滞(图8),QRS<0.12为非完全性阻滞。

图8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2.右束支阻滞

心电图表现为:①V1导联呈rsR型,r波狭小,R’波高宽;②V5、V6导联呈qRs或Rs型,S波宽;③I导联有明显增宽的S波、avR导联有宽R波。④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QRS时限≥0.12秒为完全性阻滞(图9),QRS<0.12为非完全性阻滞。

图9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本文为医道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

1.杨跃进,华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白斑病
怎样控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hbyx/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