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医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心律学界已经从学习、引进进入赶超乃至引领的阶段。为了更好的展示心律失常领域中国原创的新理念和新术式等学术成果,亚洲心律学会(AHRA)发起《AHRA中国心律新原创》宣传推广活动。此活动由业内专家根据学术创新性、临床显著性和未来学术价值等标准,筛选出上一年度由中国心律学医生自主发表的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最新原创成果,向广大临床医生分享中国心律新原创新动力。本次分享专家为中医院姚焰教授团队带来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合并妊娠临床症状和预后分析》,欢迎大家在线阅读。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ARVC)是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为主要表现的遗传相关性心肌病[1,2],其在总体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2‰-0.5‰。
ARVC患者常于青壮年起病,男女比例约为2:1。女性的心血管系统在孕期和分娩期存在许多生理变化。在妊娠晚期,心输出量通常增加30%-50%,心率增加10-15次/分;分娩时常伴有交感神经系统的极度兴奋,这些变化均可能增加ARVC病程的进展、增加患者的心脏风险。女性患者或携带致病突变的未发病者能否安全妊娠并生育健康的子代尚不明确,这不仅导致她们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甚至家庭悲剧。
医院姚焰教授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系列的ARVC患者合并妊娠的临床队列,经过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合并妊娠的患者和未合并妊娠的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妊娠1年后患者的心功能无明显恶化,研究结果提示大部分女性ARVC患者可安全经历妊娠。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妊娠期间发生心脏事件的比例更高,因此对于高危患者仍需保持足够的警惕。
该研究为ARVC合并妊娠患者的风险评估、妊娠期管理和生育策略选择等方面提供了临床依据,提出了早期干预的策略,有助于制订个体化的诊疗策略。
论文第一作者:吴灵敏,梁二鹏,范思洋。
WuL,LiangE,FanS,etal.AmJCardiol;:-.
专家简介
姚焰,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主任医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协和创新团队及特聘教授。亚洲心律学会(AHRA)主席。
长期专注于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机制和诊疗,在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猝死等领域有一系列国际创新性成果。目前牵头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
往期回顾1、中国心律新原创|刘少稳:安全有效-右冠窦消融左前分支近端室早2、中国心律新原创|蒋晨阳:难治性房颤的心房内外膜联合消融3、中国心律新原创|蔡彬妮:左束支区域起搏对心室同步性的影响以及在其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4、中国心律新原创|林加锋:心室流出道不同区域室性心律失常有效靶点腔内双极电图特征的差异5、中国心律新原创|马长生团队:揭示二尖瓣-主动脉瓣连接部相关旁路的电生理特征6、中国心律新原创|马长生团队:左侧位导丝指引,马长生团队改进干性心包穿刺方法7、中国心律新原创|樊晓寒:左束支区域起搏在心衰及束支传导阻滞中的应用8、中国心律新原创|邹建刚/吴永全:左束支区域起搏植入新方法:影像指导的九分法9、中国心律新原创|马长生团队:大动脉转位患者“心室侧房速”标测消融探索10、中国心律新原创|马长生团队:从QRS波形态看调节束的双向传导特性11、中国心律新原创|钟敬泉:关于房颤消融后中断口服抗凝药风险的研究12、中国心律新原创|黄伟剑:左束支起搏在心衰中应用的系列研究13、中国心律新原创|马长生团队:确立右侧游离壁心房多插入点旁路的诊断标准与消融策略14、中国心律新原创|姚焰:十八年的探索,从“禁忌”到一线治疗:世界最大系列ARVC室速消融结果15、中国心律新原创|姚焰:心率减速力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应用的系列研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AHRA亚洲心律学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