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杀手,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负担和经济损失。
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万人,65岁以下人群约占50%,表明我国脑卒中年轻化趋势严重,且每年仍以13%的速率在上升,复发率高达17.7%。
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病死率约为3.3%~5.2%,3个月时病死率9%~9.6%,死亡/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1.4%~15.4%,死亡/残疾率33.4%~44.6%。
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万人,存活的患者数~万,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医院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住院费用在亿元以上,间接治疗费用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怎么知道哪些人可能发生脑梗?
针对40岁以上人群,依据以下8项危险因素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每一项1分)。
1、高血压病史(≥/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和/或心瓣膜病等心脏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
7、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
8、有脑卒中家族史。
脑卒中风险筛查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或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TIA病史者,依据个体危险程度不同,选择性进行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对其进行生活方式和适宜性技术干预。
出现脑梗塞后抢救分秒必争
脑梗后血管再通治疗是预后的关键,应严格遵循溶栓时间窗及适应证治疗,在治疗时间窗内,
首先考虑静脉溶栓或取栓。
经严格评估后可进行动静脉联合溶栓、动脉溶栓或取栓治疗。
溶栓治疗须医院进行,医院对溶栓进行组织化管理,建立绿色通道,加强多学科合作,缩短溶栓治疗的时间延误。
溶栓须由具有医师资质且接受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指南规范实施。
1、哪些人适合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脑梗塞,发病4.5小时内,推荐静脉应用溶栓治疗。
脑梗塞患者,根据情况可以适当放宽到6小时。(备注:根据脑血管梗塞的部位,有的溶栓时间窗可适当放宽;但6小时内溶栓在国际上未被认可,是我国根据实践的总结)
2、血管内介入治疗
包括动脉溶栓、桥接(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
由于静脉溶栓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4.5h),且合并大动脉闭塞再通率(13%~18%),能够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不到3%,90天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21%和68%,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经过严格评估选择的患者可以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
患者接受动脉介入手术,血管溶栓再通治疗应符合以下条件:
(1)临床症状符合脑梗塞的诊断,血管介入造影检查显示闭塞特点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病变。
(2)脑梗塞的介入手术治疗时间窗在6小时以内;但根据血管的特点可以适当把时间窗放宽为12小时内(国际上未完全确定),少部分患者可延长时间窗。
(3)堵塞的脑血管为大血管闭塞(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及M2段或大脑前动脉A1段等)。
(4)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因为这个介入治疗花费大;
(5)医院具备相应技术设备、操作者具有扎实的介入技术经验,这个医院才具备。
切记: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静脉溶栓,发病6小时内应用是关键,千万不要耽误了,以免后悔。
生活中如何预防脑梗?
脑梗塞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量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活动
3、克服不良的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