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更新养生健康知识,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批注:本文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何为便秘?
便秘,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的病理现象;
每周大便次数少于3次,伴有质地坚硬,排便不畅或费力;
从现在医学角度来看,便秘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病因
原发性因素
1.肠道受到的刺激不足
饮食过少或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不能引起直肠、结肠的正常的反射性蠕动,使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粪便干燥,难以排出。
2.忽视便意
3.排便动力不足
膈肌、腹肌、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排便动力不足。
4.水、电解质失调
大量呕吐、失血及发热。
继发因素
1.器质性改变
癌症、直肠脱垂、术后粘连。
2.大肠运动异常
过敏性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导致大肠痉挛而运动失常。
3.神经系统紊乱
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瘤等导致神经传导障碍。
4.内分泌紊乱
垂体机能不全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
5.药物因素
镇痛剂(吗啡)、抗胆碱类药物(阿托品)、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拜新同)、铁剂(枸橼酸铁)、抗抑郁、抗精神病等药物。
6.长期滥用泻药
肠壁神经细胞的应激性下降,不能产生正常的蠕动及排便反射。
便秘的危害
便秘时,粪便长时间积聚在肠道内不能排出,刺激肠壁黏膜发生病变,另外导致毒素大量吸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系统:
可导致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嗳气、口苦、肛门排气多等表现。粪便长时间在体内停留,水分被较多的吸收,粪质干硬,用力排会导致肛裂、痔等。另外,肠壁长期受粪便刺激,增加了其癌变的发生率。
2.心血管系统:
会诱发下肢静脉曲张,心绞痛,心梗死,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等。
3.神经系统疾病:
大量毒素吸收入血可导致病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迟缓等。
4.皮肤:
长期便秘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面色晦暗。
便秘的防治
1.饮食调节
采取合适的饮食习惯,平时注意荤素搭配。多进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蠕动,可缓解、预防便秘。
2.运动疗法
坚持每天做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避免久坐。
3.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1)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后如厕;
2)无论有无便意,或者能不能达到满意的排便效果,都应按时蹲厕所;
3)排便是应集中注意力,不要看手机,报纸等而导致排便反射抑制。
4.对于器质性改变的便秘者可采取手术治疗、药物导致便秘者可酌情停药、反对滥用通便药物以去除病因。喜欢我的内容的朋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