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台收到了询问心电图知识的消息。
所以,这个推送出现了。
本期主题:
一些疾病的心电图特征
先了解一下心电图波段的意义:
P波:心房除极所产生,代表心房除极电位的改变,是心动周期的第一个波。
P-R间期:由P波和P-R段组成,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RS波群:心室除极所产生的综合波,代表心室除极全过程电位的改变,是心电图中幅度最大的波。
S-T段:自QRS波终末到T波开始之间的间期,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时间。
T波:心室快速复极所产生,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电位改变。
Q-T间期:代表心室开始除极和心室复极完毕时的电活动。
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1、左房肥大(二尖瓣型P波):
P波时限:增宽,>0,11秒
P波形态:常有切迹,双峰,峰距≥0.04秒(在Ⅰ、Ⅱ、avL明显)
V1P波终末电势(V1Ptf值):≤-0.04mm.S
2、右房肥大(肺型P波):
P波形态:呈尖峰状,基底狭窄(在Ⅱ、Ⅲ、avF明显)
P波振幅:增高,PⅡ、Ⅲ、avF≥0.25mV;PV1>0.15mV,P波呈双向时,振幅算术和≥0.2mV
P波时限:正常≤0.11秒
3、双房肥大:
P波时限:增宽,>0.11秒
P波振幅:增高,≥0.25mV(Ⅱ、Ⅲ、avF)
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1、左室肥大:
①QRS波电压增高
胸导联:RV5、V6>2.5mV,RV5+SV1>4.0mV(男性),>3.5mV(女性)
肢体导联:R1>1.5mV,RavL>1.2mV,RavF>2.0mV,R1+SⅢ>2.5mV
②QRS波时限延长:一般为0.10-0.11秒
③心电轴左偏:常在30~-30°之间,一般不超过-30°
④ST-T改变:ST段V5、V6↓≥0.05mV,TV5、V6低平、双相或↓
⑤当QRS波电压增高伴ST-T改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⑥一般左室电压增高,加上其他阳性改变,结合临床可确定左室肥大的诊断。单项改变时,诊断左室肥大应慎重
2、右室肥大:
①QRS波形与电压改变:
波形改变:V1呈R、qR、RS、Rs、rSR‘型,V1(V3R)R/S>1,V5R/S<1,avRRq≥1
电压增高:RV1>1.0mV,RV1+SV5>1.2mV,RavR>0.5mV
②心电轴右偏:>90°(重症者>°)
③ST-T改变:STV1、V2↓、TV1、V2↓
④极度顺钟向转位:V5R/S<1或V1~V6呈rS型
⑤如有右室肥大图形伴V1、V2、ST-T改变,称为右室肥大伴劳损
3、双侧心室肥大:当左右心室同时肥大时,两侧增大的电压(电力)互相抵消,则心电图无特殊表现;可出现大致正常心电图或单侧心室肥大;只有约1/4的病例出现双侧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
左右室肥大的图形:RV1、V2>1.0mV,RV5、V6>2.5mV
胸导联左室肥大表现:如RV5、V6>2.5mV,但电轴右偏>90°(右室肥大表现)
胸导联左室肥大表现:如RV5、V6>2.5mV,但SV5加深,且RavR>0.5mV(右室肥大表现)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与分期:
1、早期(超急性期):
约在梗死后数分钟(10来分钟)或数小时,发生心肌缺血和损伤的心电图改变
表现:巨大高耸T波,斜升ST段抬高,偶有呈单相曲线,但不出现异常Q波
此期,治疗及时和适宜,有可能避免发展到心梗或使之发生心梗的面积缩小
2、急性期——最易发生意外:
梗死后数小时至数周,出现演变过程,为损伤合并坏死图形
表现:从ST段升高呈单相曲线伴有异常Q波至ST恢复到等电位线;T波由直立变倒置并逐渐加深;可以同时出现坏死型Q,损伤型ST抬高和缺血型T倒置
3、亚急性期(近期):
梗死后数周至数月,以坏死及缺血图形为主,坏死性Q波
表现:从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开始至倒置的T波由深变浅至恢复正常,或呈恒定的T波倒置,Q波持续存在
急性期+近期=充分发展期
4、陈旧期(愈合期):
梗死后数月(3-6月)至数年
表现:ST段恢复正常,倒置T波已恢复正常或长期无变化,多残留有异常Q波;小灶性梗塞Q波可以消失
近年来临床对急性心梗的治疗实施溶栓或介入治疗后,缩短病程,可不出现上述心电图典型的演变过程
典型的坏死型Q波是诊断心肌梗塞的可靠依据,但也见于其他病变(心肌炎等)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QRS波群:
前间壁心梗:V1、V2、V3导联
前壁心梗:V3、V4、V5导联
侧壁心梗:Ⅰ、avL、V6、V5导联
广泛前壁心梗:V1-V6导联
下壁心梗:Ⅱ、Ⅲ、avF导联
后壁心梗:V7、V8、V9导联
右室心梗:V3R-V5R导联
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
房性期前收缩:提早出现的P波与窦性不同;P-R>0.12秒,QRS与窦性相同,代偿间期为不完全性
交界性期前收缩:提早出现的QRS波群与窦性相同,逆行P波可在QRS波前、中、后,则P’-R<0.12秒,=0或R-P<0.20秒,代偿间期多为不完全性
室性期前收缩:提早出现的QRS前无P波,时限≥0.12秒,伴有继发性ST-T变化,代偿间期完全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占90%
心率-次/分,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呈室上形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次以上的快速室性搏动,QRS波畸形,时限≥0.12秒
频率-次/分,心室率可略不齐
可见房室分离现象
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诊断室性心动过速最主要的依据
3、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整齐、呈锯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频率-次/分
常见房室传导比例为2:1,经治疗可呈3:1或4:1,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者心室率不规则,呈1:1或2:1传导者,注意与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
QRS形态与窦性相同,也可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4、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博幅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V1导联最明显),频率-次/分
QRS波间距绝对不等,其形态与窦性相似或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5、心室扑动:
表现为规则而宽大的心室波,向上向下波幅相等,频率-次/分
6、心室颤动:
表现为形态、频率及振幅完全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次/分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在QRS波之前出现Δ波
P-R间期缩短(<0.12sec),但P-j间期正常
QRS波增宽
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
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一、分类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上P-R间期>0.20秒,少数可达0.5-0.8秒,来自窦房结的激动每次都能传入心室,而无脱落现象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激动自心房至心室的传导有中断,即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一般以心房和心室激动的比例来说明传导阻滞情况,如为3:2,即3QRS波中有2个下传心室
Ⅱ度Ⅰ型A-VB(文氏现象):P-R间期随每次心搏逐渐延长直至P波完全被阻断,出现QRS波群脱落
Ⅱ度Ⅱ型A-VB(莫氏现象):心电图上呈P波周期性的突然不能下传心室,但P-R间期是固定不变的,即在心室波脱漏前没有PR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激动完全不能下传至心室,心房由窦房结控制,心室由心室自搏节奏点控制,发生缓慢而匀齐的心室搏动,形成心电图上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的各自搏动现象,P波的频率比QRS波快
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电轴右偏
QRS≥0.12sec
V1、V2导联rsR‘
Ⅰ、Ⅱ、avL、V5、V6导联S宽而有切迹,≥0.04秒
aVR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QRS形态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但波群时间<0.12秒
四、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电轴左偏
QRS≥0.12sec
Ⅰ、V5、V6导联R波宽而有顿挫
V1导联呈QS或rS型
ST-T改变
五、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秒,图形与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相似
心电图真的很难,难记也难懂!
我也不搞不懂这个神奇的图。
最后推荐一本书:《明明白白心电图》
这个书挺好看的!
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