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dquo心rdquo科普轻

白癜风如何防止复发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10-21/104912.html

1.为什么会出现心跳过慢?

心脏具有一套复杂的电系统,心脏自身可产生心电活动驱使心脏进行收缩和舒张,进而确保对身体的供血,心脏以每分钟60至跳之间进行搏动。但电信号可能会受阻或者不规则,这可引起心脏搏动过慢(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的常见病因有两种: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这是心脏的自身起搏器——窦房结的一种病变,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慢快综合征、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等病症;

②心脏传导阻滞:这在上心腔(心房)和下心腔(心室)不协调时出现,进而可导致房室阻滞(通常也叫做心脏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导致心跳明显减慢且心房心室收缩完全脱节、各跳各的。

2.心跳过慢会有什么症状??

可以明确的说:如果发现自己清醒心跳<40次/分;或者虽然心率在40次/分以上,但伴有供血不足的症状(头昏、眼花、胸闷和气短,甚至晕厥);还有些年轻人平时心率不慢,但运动后常出现晕厥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出现上述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需要安装起搏器。当然,心动过缓的症状有时不太典型,如头晕、全身乏力、爱睡觉等较常见,也有严重的患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和心绞痛等,大家很难联想到心动过缓。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测一分钟脉搏数,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比较有效。

3.如何植入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微创手术,不需要开胸操作,只要在介入治疗室的DSA射线透视下就能进行。通常,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不需要“全身麻醉”,而仅仅需要“局部麻醉”。医生会在患者的锁骨下部位穿刺,然后将起搏导线通过一条静脉送入到心脏里,起搏器被埋在锁骨下紧贴皮肤的一个小囊袋中。切口愈合后,很多人只能看到一个小的疤痕和隆起。整个过程一般1-2小时左右,术后3—7天即可出院,术后很快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4.起搏器植入后的住院期间注意事项

1)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需卧床24小时,尽量不翻身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如难以耐受平卧可适当术侧卧位,卧床期间可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宜食用鸡蛋、豆制品等易胀气食物。

2)24小时后可以下床少量活动,1周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3)普通丝线缝合,术后伤口7天拆线,如可吸收线缝合则无需拆线。

5.起搏器植入出院后

1)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术后伤口2周内不能沾水,避免增加囊袋感染的可能。若患者发现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液体渗出或是自身有发热症状时应尽快与医生联系。

2)如患者有其他心脏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因此,不能麻痹大意,仍应根据病情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

3)术后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起搏器一侧的上肢剧烈活动,避免高举手臂和提取重物。起搏器植入术后一周内,尤其是1-3天避免植入侧肩关节的过度伸展(尽量不过肩),避免起搏器电极脱位。术后2周起开始适当抬高植入侧手臂等,但尽量避免过度伸展及大幅度的甩臂等活动;术后6周内,不举超过2.5公斤的重物。一般3个月后可以正常活动,做些家务,不会影响正常生活。

4)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患者术后因过度担心起搏系统移位而避免活动也是错误的,这种做法将会影响手臂的正常活动,甚至产生疼痛、血液回流障碍等不良后果。

6.起搏器植入术3个月后如何安全、有效地运动?

运动疗法可改善起搏器、ICD、CRT置入后的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治疗。运动处方需根据植入起搏器患者的运动试验实际情况个体化制定,直接关系到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和六分钟步行试验进行心肺适能评估可以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和严重性的指标,也是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手段。

1)运动类型对于置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除了一些可能直接接触到心脏起搏器的运动外,所有的有氧运动一般都是建议的。例如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爬楼、慢跑、做健身操以及器械上完成的行走、划船等,都能起到改善整体健康水平和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作用。不正常的气喘和疲劳可能提示着缺乏“活动-反应”起搏。因此在不同的运动形式时需时刻监控这些征兆。

2)运动强度及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可参照peakVO2、AT、心率、Borg自感劳累程度分级评分等确定,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

3)运动持续时间每次30-60min。理想的运动时间应能使个体的能量消耗至少达到每周0kal。包括热身运动、真正运动时间以及整理运动时间。

7.起搏器植入后(长期)

1)学会自测脉搏。每天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监测脉搏,假如少于起搏器预设的频率(50至60次/min)并伴有心慌、胸闷和头晕等不适,医院检查。

2)加强随访意识。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之后的每年门诊随访一次。

3)远离电场和磁场对起搏器的干扰。起搏器容易受到电场和磁场(磁共振检查)的干扰,严重的击打也会影响其正常工作。不过现在已有能够抗核磁共振的起搏器,有需要的也可以酌情选择。

8.起搏器随访程控检查

起搏器随访就是定期检查(程控)起搏器的工作是否正常。程控是无痛的,在门诊就可以进行,每次大概需要10至30分钟,医师会将程控头放置在起搏器上方进行测试,将起搏器的工作参数导出进行分析评价。

起搏器随访程控目的:

1)评估起搏器工作情况、电池电量,优化治疗以适应患者的需要,检查切口愈合情况。

2)临近更换期更应增加随访次数,用以评估起搏器剩余电量,估计患者更换起搏器的需要。

起搏器随访程控频率:

1)患者在植入术后1、3个月时应检查一次,以确保起搏器工作参数与患者心率、心律相匹配。

2)之后,每年检测一次,以了解起搏器工作状况和电池状态。

3)当起搏器使用时间接近预计寿命时,需要增加检测次数,及时更换起搏器。

9.起搏器患者的旅行建议

1)飞机本身对起搏器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乘坐飞机前要经过严格的安检,快速通过安检门对起搏器没有影响,但是手持的安检仪磁铁如果对起搏器进行近距离扫描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乘坐飞机安检时需告知安检人员,避免安检仪器近距离接触起搏器。

2)若患者安装的起搏器设有夜间心跳变慢的功能,在出访至有时差的国家前应与医师联系并调整有关参数。

3)患者应妥善保存心脏起搏器植入卡,由于心脏起搏器是金属制成,在机场通过安检时应出示心脏起搏器植入卡以证明。此外,若有突发事件,起搏器植入卡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资料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心内科团队介绍

医院心血管内科是福建省重点学科,凭借精湛的临床技术,独立开展了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治项目,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先天性心脏病或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ICD、冠脉旋磨术、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等均处于省内领先行列。

科室在戴若竹教授的带领下,年率先在国内开展急性心梗合并泵衰竭及房室传导阻滞的两周康复和经皮冠脉成形术后的一周程序康复,并率先在国内开展急性心梗的两周运动负荷试验,注重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运动心功能评定和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治疗的生活质量评定工作。年开设总面积余平方全新心肺康复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心脏康复的医疗单位之一、是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心脏康复培训基地,配备运动心肺测试仪三台、体外反搏仪一台、运动心排量、8通道康复管理系统一套、四肢联动一台、椭圆机一台、跑步机六台、卧式踏车三台、立式踏车三台。并已经中国心脏联盟授牌成立了全国首批“支架人生俱乐部”,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心脏病宣教与功能锻炼。获得首批国内“心脏康复中心质量控制合格认证”医疗单位、全国优秀心脏康复培训基地、推动心脏康复工作表现突出贡献单位。

心内科开展的诊疗项目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除了常规内科治疗手段外,学科拥有多名具备独立心血管介入手术资质医师,在国内率先开展心梗的早期运动负荷试验及住院期心梗的康复、生活质量测定等,在省内最早植入埋藏式自动除颤器治疗睡眠猝死综合征,植入抗房颤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在泉州市内率先开展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加内支架术、房颤射频消融术、房扑射频消融术、房速射频消融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室早射频消融术、室速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CRTD(三腔再同步起搏及心脏复律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肥厚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冠脉内激光消蝕手术、TAVI手术等。

科室注重医疗及教学、科研并进,科室近年来编写及参编专著14册,在国内外刊物上撰写和发表医学论文余篇,其中SCI源多篇,完成和主持省自然科技项目及市科研课题10余项,并先后获得了福建省人民政府科技奖、福建省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奖、泉州市人民政府科技奖10余项,部分项目达到了省内和国内先进水平,年3月荣获“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称号。

起搏器随访程控门诊:

时间: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四上午十点左右

地点:医院城东院区心内科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hbyx/11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