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了。
简单地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器官各司其职,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但当胃黏膜细胞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后,本是同根生的胃肠黏膜上皮结构出现了一定改变,越长越像邻居家肠黏膜的孩子了。看上去,就像肠黏膜长错了地方,本该长在肠道上长的结构却出现在了胃黏膜上,就像一片草地长出了树木,树木就显得很突出。
肠上皮化生分为四种类型:
①完全性小肠化生;
②.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③.完全性结肠化生;
④.不完全性结肠化生。
医院专家介绍:50年前当纤维胃镜未使用之前,医学书上是没有胃粘膜腺体“萎缩”“肠化”之类的词句的,随着胃镜检查的普遍开展和病例的积累,才逐渐出现了胃粘膜的萎缩性胃炎和胃粘膜腺体的肠化(肠上皮化生)这些名词。此后几十年内接受医学教育和培训的医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告诉病人,“肠化、萎缩是癌前病变”,于是,慢慢地被大众接受了。
由于科普的不够,才使许多人杯弓蛇影,医院提醒大家,当你做完胃镜病理检查后,如果是萎缩性胃炎或/和肠化,大可不必再“忧心忡忡”,只有当发现有异常增生时,才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治疗(内科、内镜、外科等)。
个慢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的,只有不到3-5个病人会发生不好的变化。所以要克服“恐癌”现象。但如果肠化生进一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时,其概率就一下子提高到25%或40%(根据病理改变严重程度)。所以一般单纯肠化生,不必过于紧张,胃镜复查一年一次,发现进展才需要积极干预。40多年的临床实验证明,医院通过中医辩证,应用秦岭太白七药组方,对于伴有肠化的脾胃疾病也可以逆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