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杂志上刊登了最新一期的心电图挑战,让我们一起勇敢说出自己的看法吧。
病史简介
患者为80岁老年男性,既往有非缺血性舒张性心肌病。例行心脏检查,血流动力学稳定,脉搏显著变慢,行心电图检查。
问题:患者心电图有何异常?
标准答案
心电图显示心律规整,34次/分。最后三个QRS波群规整,60次/分(└┘)。所有的QRS波群时限都增加(0.16秒),V1(→)导联上有宽R波,I、V5和V6导联(←)上有宽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电轴极度左偏30°至90°(QRS波群在I导联上主波向上,在II和aVF导联上主波向下)。
电轴极度左偏的原因有2个: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导致II和aVF导联上有Q波;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导致II和aVF导联出现rS形态波。该图是因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同时存在,称为双束支传导阻滞。QT/QTc间期(/毫秒,根据延长的QRS波矫正后为/毫秒)。
每一个QRS波群(+)前面都有一个P波和一个稳定的PR间期(0.22秒;^)。I、II、aVF、V4至V6导联上的P波是正向的。因此,该图显示的是I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I度房室传导延迟。
每一个QRS波群(*)后面都可以看见第二个P波,这些P波形态一致且后面无下传QRS波。P波未下传表明为II度房室传导阻滞。因为每隔一个P波有一个未下传,所以称之为2:1的房室传导阻滞。
有可能是MobitzI或者aMobitzII型。双束支传导阻滞和I度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存在通常称为三束支传导阻滞。最后确定该图为2:1的房室传导阻滞。
I度或者II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传导异常,或者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氏纤维异常。因此我们并不能称之为三束支传导阻滞,除非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病因。除此之外,2:1的房室传导阻滞图形中的PP间期并不一致。
PP间期内有QRS波群(┌┐)和没有QRS波群(?)相交替。我们称之为心室相性心律失常。2:1的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见该种情况。
心室收缩会导致窦性心律加速,因为心室收缩会导致通过窦房结动脉的搏动血流增加,导致窦房结的冲动产生增加;压力感受器的活动增加导致窦房结的冲动产生增加。
2:1的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无法明确,除非是一种2个P波连续下传模式。最后3个QRS波(+)之前都有一个P波和稳定的PR间期(0.22毫秒),和其他的PR间期相同(^)。没有未下传的P波,PP间期稳定(└┘)。
因此,是1:1的传导。因为所有的PR间期都是相同的,所以是2:1的MobitzII型房室传导阻滞。
今日互动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或急性心梗后易出现低血压状态合并心衰,内科患者尤其高龄患者CPR成功后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这时是该控制液体量还是补液纠正血压?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