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表现为:传导速度的降低、脉冲在房室交界处传播的间歇性或完全性的中断。根据其特征和病理机制,可将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方式传导阻滞和三度方式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电脉冲通过房室交界处时发生的传导延迟。心电图上表现为PQ(PR)间期的延长。从窦房结内脉冲形成到心室激活之间的所有事件都包括在PQ间期内:心房肌的去极化、房室结内、希氏束和束支近端部分脉冲的传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于心房内、结组织内、希氏束内或希氏束下,但不能通过体表心电图确定阻滞部位。因此,延长的PQ间期可能反映了这些结构中传导速度的变化。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由退行性或炎症过程、传导系统肿瘤、药物(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或迷走神经高张力引起。其心电图特征为:拥有窦xing性电轴的P波,起搏率正常,PQ(PR)间期延长(在犬ms,猫90ms)。当QRS波群持续时间正常时,更可能出现的是心房内或结组织内的传导延迟;相反,如果QRS波群较宽(在犬70ms,猫40ms),传导延迟可能涉及希氏束、右束或左束的近端部分,或多束支的组合。
上图为一10岁雄性混血犬的ECG,50mm/s,10mm/mV。可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38-85bpm,伴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窦性的P波,PQ间期显著延长,房室传导延长程度彼此不同(~ms)。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之间传导的间歇性中断,根据两个心电图标准进行分类:房室传导的中断模式和房室传导成功与房室传导阻滞二者的比率。后者由P波的数量和QRS波群的数量的比例表示(如2:1、3:1、4:1等)。例如,3:1阻滞表示每个QRS波群前有3个P波,换句话说,2个P波被阻滞,第三个P波与QRS波群相关。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莫氏I型(或温克巴赫型)、莫氏II型、2:1阻滞和高阶型。
8至11周龄的幼犬或迷走神经高zhan张力的情况下(例如继发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生理性的。生理性的阻滞通常为莫氏I型,尽管在正常幼犬中可能出现突然的P波阻滞。病理性的阻滞源于退行性、炎症或肿瘤进程。在八哥犬中,已经报道了一种与希氏束狭窄相关的遗传性疾病,但很少见。此外,洋地黄过量、阿片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也可导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应当注意,当临床使用中常将术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缩短为“二度心传导阻滞”,而由此推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该传导系统区域的疾病过程是一种潜在生理机制,因此心率通常较低。但是,在独立于房室结区以外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期间,也可能存在不完全传导至心室的心律,此时房室传导阻滞既不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也不是由于该区域的疾病,称为“功能性阻滞”,也称为“心动过速依赖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这种传导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从心房而来的每一个冲动对房室结所能完成的传导率来说太高了,因此无法一一传导。因此当临床中描述无法完全传导至心室的心律时,还应说明潜在的节律(例如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动过速等),以便于明确诊断。
本篇内容仅对“房室传导阻滞”概念加以引入,后续几期将对其余几种不同的传导阻滞的诊断做进一步描述,望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