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及QRS间期极宽(≥ms)患者而言,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能有害。
美国凯医院案例医学中心VarunSundaram博士及同事对联邦医疗保险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注册研究中年1月~年4月接受CRT除颤的左室射血分数≤35%的例患者(平均年龄73岁,男性占73%)数据进行了分析。该研究旨在探讨CRT试验中缺乏代表性的临床实践中QRS间期极宽(≥ms)患者能否从CRT-D中获益。
Sundaram指出,QRS间期极宽的这组人群特殊,因为QRS间期增宽的潜在机制与那些适度增宽者(~ms)有所不同。QRS间期增宽可能仅因BBB或工作心肌解耦联所致或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真实心脏和接近人类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已显示,真正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时,QRS间期约±16ms,而真正RBBB时,QRS间期更窄。任何QRS间期进一步增宽至ms可能是BBB与电活动解耦联共同作用的结果。电活动解耦联显著时,CRT的获益可能因起搏期间传导缓慢且分散而被消除。
根据QRS间期(~ms、~ms)和BBB形态对患者分层,并随访长达6年,观察结局包括死亡及死亡和心衰住院的复合事件。鉴于这项装置注册研究缺乏对照组,且LBBB和QRS间期~ms者是对CRT治疗反应最佳人群,因此将其作为对照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RBBB患者1和3年时的死亡率及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均增加。
考虑到所有BBB形态和QRS间期,RBBB及QRS间期ms患者1年、3年和6年时的校正死亡率均最高。缺血性心肌病、老年和房颤与CRT反应差有关,该发现与既往临床试验一致。RBBB患者中,与其他两组相比,QRS间期极宽者结局更差。这似乎是RBBB患者双心室起搏伴QRS间期增宽风险增加的渐变效果;但LBBB患者中并非如此,随QRS间期增宽,该组HR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他总结,CRT植入前QRS间期极宽对CRT预后产生复杂且持久的长期影响,且强烈依赖于BBB形态。RBBB患者中,QRS间期极宽可能是晚期电重构的一种标志物,提示CRT恢复同步收缩可能无效。该分析中,鉴于注册研究的固有局限性,研究者观察到LBBB组QRS间期越窄及RBBB组QRS极宽,预后均更差。
AHA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