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季节,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温差变化大,如果外出时,面部遭到冷风的侵袭,很容易发生周围性面瘫,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面瘫是指面部表情肌因失去了神经支配而丧失了运动功能,周围性面瘫则是由面神经本身病变所引起,患侧前额肌肉瘫痪,表现为抬头纹变浅消失,抬眉动作减弱或消失等,患者两侧面部不对称,口眼歪斜,十分痛苦。在影响人们交往的疾病中,面瘫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精神病。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于出行者长时间出门在外,人体过度疲劳,加之受风寒侵袭,面部长时间受冷刺激,使面部气血运行,经络失和,导致口眼歪斜。西医则认为,主要是病毒侵袭面部神经,或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引起。
周围性面瘫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面肌运动减弱或消失,常于睡眠清醒后发现,很多人刷牙时口角漏水为首发体征。面瘫前2-3天多有不被患者注意的耳后疼痛。患侧舌味觉减退,吃饭时患侧颊部食物潴留,少数患者有听觉过敏。
周围性面瘫病史转归分三种:75%以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病变较轻,可以在4-6周内完全恢复正常且不遗留任何症状。另有15%患者病情较重,可在2-3月后得到部分恢复。最后约10%的患者恢复极差,且遗有较严重的并发症。
发现周围性医院就诊,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可以进行电生理检查来评估预后恢复情况。电生理检查主要是包括1.面神经电图:通过面神经电图测定计算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预后,还可以判定其他原因所致的面神经损伤是否需要手术及何时手术。2.瞬目反射检查:该检查不仅对面神经、三叉神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它可以反映面神经的全长,所以在面神经受损时,无论刺激患侧还是健侧,均出现患侧瞬目反射的障碍。专家认为发病10天后如果瞬目反射能出现R1,表示预后良好。2-3周以上R1、R2还没有恢复的病例,提示预后不良。它同时还是广泛应用于脑干功能的一项客观的检查方法。如果有听觉损害也可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经上述电生理检查判断为预后较好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常用激素、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物等。可以适当服用某些中药及理疗。通过电生理检查,发病3周内面神经电图变性90%以上的患者预后不良。保守方法常不能完全恢复且有联动、面肌抽搐等。因此建议这些患者及早(发病21天内)手术治疗。面神经减压术通过开放面神经骨管,让受压的面神经彻底解放,恢复面神经微循环和神经传导阻滞,促进神经再生,重建面神经传导功能。这种手术是目前治疗急性严重面瘫最有效的方法。
预防面瘫有效的保健措施是:1.老年人和孩子、体弱、病后、酒后、过劳或高血压等慢性病者,外出时应注意面部的防寒保暖,开车及坐车时,尽量不要将车窗摇下,尽可能不要让风直吹面部;2.少吃或不吃冰冷饮料,多食新鲜蔬菜、粗粮、豆制品;3.勿用冷水洗脸,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0~20分钟后进行足底按摩;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以提高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及病毒感染;5.晨练时,最好待太阳出来后,不要过早地在寒风中锻炼;6.减少光源刺激,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7.疲劳或洗浴后,特别是蒸桑拿后,避免受风;8.一旦发病,医院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兴红康复医学专家每周三专家门诊(诊室)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从事神经消化专业工作21年,曾于青岛医学院附院神经内科进行学习1年,多次参加全国及疆内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长期带教伊宁卫校及石河子医学院进修学生、擅长脑血管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颈椎病、头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帕金森病、脊髓病变、面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周期性麻痹、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同时对消化系统、风湿免疫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的诊治均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康复医学科专科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诊室)
康复医学科联系-
康复医学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