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支阻滞
冲动通过左或右束支的传导失败(完全性阻滞),引起该束支支配的心室腔内心肌的传导延迟。右束支阻滞
RBBB具备以下心电图特征(图5):
QRS间期≥0.12s,右室激动延迟或减慢导致。右室激动起源于左束支和左室,直接激动心室肌。QRS波终末向量代表右室激动延迟,引起QRS间期增宽,向量指向是从左向右。因此,V1~V2导联再次出现向上的波形(表现为RSR′、RR′或仅1个增宽的R波),Ⅰ、V5~V6导联终末负向波或S波增宽。右室的复极不正常,所以V1~V3导联可能见到继发性ST-T改变。右室激动不正常,所以右室肥厚不能被有效识别。但是左室激动正常,代表左室激动的QRS波起始部分或R波正常。因此,RBBB时左室异常(即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或梗死、心包炎)可以被识别。RBBB时,左前分支阻滞(电轴极度左偏)或左后分支阻滞(电轴右偏)也可以出现。这称为双束支阻滞。必须记住的是RBBB时电轴右偏,Ⅰ导联终末S波增宽,可能引起QRS波向下。终末S波代表右室激动延迟,评估额面电轴偏移时不应被考虑,因为额面电轴取决于左室的激动。RBBB为间歇性或心率相关性时被称为功能性束支阻滞。心率相关性RBBB可发生于任何心率。RBBB缓解后的心率通常慢于发作时的心率。心率相关性RBBB的QRS波增宽规律是突发突止,不是渐进性。QRS波呈RBBB图形,但QRS间期在0.10~0.12s,称为不完全性RBBB,事实上应称为右室传导延迟所致的IVCD。--未完,后续--
不想错过心电图助手的推送?戳文章顶部蓝字“心电图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