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束支传导阻滞,一种电生理现象,许多非心内科医生看了挠头,外科医生看了摇头,今天咱们科普一下。
首先,定义概念啥的,咱们就不说了,了解其临床意义就足够了。
下图是正常心脏电生理传导过程,从1窦房结传到2房室结,再传到心室。
下图,就是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示意图,红色标记的地方被阻断了,但它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远较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且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大致来说,它可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少数完全健康人;
右心室扩张或肥厚患者;
冠心病;
心肌慢性炎症或退行性变。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多见)
总的来说,单纯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如不合并他人心脏病理改变或其他电生理现象,预后常是较好的。如出现症状则多为上述原发疾病的症状。一般来说,固定改变的“右束支传导阻滞”而不合并其他心脏异常者,多无临床意义。
最后强调的是,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区别,只是QRS(心室除极)的时程长短而已,并不是前者一定比后者“可怕”,临床意义没有太大区别。
总结,是否会诊遵从以下原则:
1.单纯右束支传导阻滞,没有基础心脏病,无须会诊;
2.心脏彩超有异常,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让会诊来吧;
3.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其他电生理异常,让会诊来吧;
4.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会诊来了,我们也不会直接去处理右束支传导阻滞,所以,不要因它单独出现,而让我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