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还为没放支架后悔吗

点击最上面小蓝字牛天福主任   临床上常常碰到有的病人家属因为自己的亲人由于心脏猝死,后悔当初没有放支架,其实这些家属不应该后悔没放支架,而应该后悔没有早预防早治疗,正规服药避免劳累生气这些基本的预防和治疗.须知心脏放支架才是心脏病治疗的开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结束,更不是心脏病人从此就进入保险箱,这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是救命的措施,是“急则治其标”,接下来对支架的长期维护,心脏的康复才是“缓则治其本”,否则,再次心梗,甚至猝死随时会找上门来!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对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过度进行介入检查和治疗对患者有害无益。多数介入治疗是不必要的!曾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率地以心脏支架手术为例,抨击过度医疗。他说,现在有很多心血管病人动辄就需要“插导管、放支架”,这本来是急救措施,但目前已经到了“使用泛滥”的地步。据报道,在美国有个患者做了27次手术,共放了67个支架,在我国虽然找不到有关放入最多支架记录的公开报道,但曾见到有病人先后放入23枚支架。其实,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往往医院,有的甚至做了5--10多次手术还反复发作,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才想到看中医。中医讲究治未病,越是疾病的早期中医治疗效果越好。心血管病,大多有气病,血病,络病,脉病这样由轻到重,由浅入深之分,气血为病之初,脉络为病之后,气血为标,脉络为本,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病都是由气血之病始,而以脉络之病为最终结果,但也有正气严重不足,或邪气特别壅盛,疾病初期就“逆传”脉络,从而病情凶险危急。因此心血管病就有“顺传”和“逆传”之分。临床上气病,血病,络病,脉病又互相夹杂,互相影响构成了冠心病的复杂过程。同时中医认为气行脉外,血行脉中,所以脉络为气血之府,气血借脉络发挥其作用,它们又是密不可分。因此,在诊治心血管方面尽管常常气血脉络分层治疗,首先要分清标本缓急,常把握两点最为关键,即一曰调气血,二曰通脉络,孰轻孰重,相得益彰方为上策。有的西医权威专家曾说过,在没有出现支架之前,很多心血管阻塞的病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缓解病情,医疗效果非常显著,如无意外发生,根本不需要在心脏内安放用于扩张血管的支架。现在是:该放的不放,不该放的乱放。还有的专家直截了当的指出:PCI应用不当可增加心血管事件,放的越多死的越快。

.

上述图片告诉我们,以年为例,我国共放支架例,有报道共放入多万个支架,但死亡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越来越高。为什么?说明支架不是彻底解决冠心病的最好途径。在当前支架热的时代尚有一些与PCI手术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1.无复流与慢血流2,缺血再灌注损伤3.支架内再狭窄4.晚期血栓形成5.围手术期心肌损伤6.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等准备放支架的病人才考虑冠状动脉造影;造影与心肌缺血不平行;造影狭窄≠心肌缺血长期以来,冠脉造影被认为是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金标准”,当直径狭窄≥50%时被定义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直径狭窄≥70%的病变认为应给予PCI治疗(现在的指南标准为狭窄≥90%才放支架)。然而,很多研究证实,冠脉造影确定的狭窄并不总是能反映心肌缺血的存在。有研究证实,造影提示不会引起心肌缺血的直径狭窄50%~70%的病变中35%与心肌缺血有关,而造影认为能导致心肌缺血的直径狭窄71%~90%的病变中20%并不诱发心肌缺血。因此,单纯基于造影决定介入干预的血管或病变并不科学,这可能部分解释了PCI不能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死亡的原因。研究显示,只有导致心肌缺血的冠脉病变才与患者的预后相关,介入治疗这些诱发心肌缺血的病变才能明显改善预后。国外的两个有力的循证医学研究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1、OAT研究(occludedarterytrial):对于急性心梗后1-28天且病情稳定的患者选择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与最佳药物治疗相比,在改善左室功能和随后的心血管事件方面并没有显示额外的益处。2、COURAGE试验近期一个大型临床试验(theClinicalOut      心脏的这种扭转性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都知道,心室壁是由几层纵横交错的心肌构成。这几层纵横交错的心肌有关系吗?现在研究发现,这几层心肌实际是同一条心肌带。也就是说一个整体心脏实际是由一条心肌带按照一定的规律缠绕而成的空腔脏器(象古时老太太的裹脚布)。因此心脏收缩时就自然是成扭转性运动了。如果发生心肌重构,即心肌组织受损害,也就是心肌带、心肌带的缠绕规律或肌层之间的相对运动受破坏(粘连或方向改变等),那么心脏的扭转性运动就自然会受到影响。明白以上概念,对心室重构与心衰之间的密切和重要关系,就可以从宏观上具体理解了。当然,这可能只是一点初步了解,更深的认识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开拓。近年来有报道冠脉造影或PCI都可能引起心脏的损害,发生心肌重构导致心衰,应该引起重视。而且国际心梗的分类中明确把支架造成的心梗和搭桥造成的心梗单独列为第4和第5类心梗就是充分的说明。

(内容来自网络,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fzl/13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