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危险因素判定标准您了解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卒中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并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但脑卒中可防可治,为了维护人民群众健康,贯彻落实《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践行脑卒中防治策略,推广普及脑卒中高危人群防治适宜技术,提高脑卒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推动脑卒中防治工作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完善脑卒中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构建防治工作体系。逐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保护健康劳动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医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带领和指导下积极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

那么,关于脑卒中高危因素的评定您了解多少呢?

先来看一下我们熟知的脑卒中风险评分卡

评分卡中各项危险因素该怎么评定呢?具体判定标准是什么呢?

下面就向大家一一介绍

高血压

诊断标准:

主要有诊室血压、动态血压2种方法

1.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前提下,测量非同日血压3次,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收缩压≥mmHg且舒张压90mmHg定义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2.动态血压诊断:

24h平均血压≥/80mmHg,

白天平均血压≥/85mmHg,

或夜间平均血压≥/70mmHg。

糖尿病

诊断标准:

必须依据静脉血糖测定。

1.有糖尿病症状,伴有空腹血糖≥7.0mmol/L或非空腹血≥11.0mmol/L。

2.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至少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或非空腹时间血糖≥11.0mmol/L。

3.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h血糖≥11.0mmol/L。

血脂异常

诊断标准:

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4种类型。

总胆固醇≥6.22mmol/L,

甘油三酯≥2.2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

其中一项或多项异常可诊断血脂异常。

以上几项危险因素判定要点要注意

1

医院诊断的

2

已确诊病史的,需要询问病史、用药、目前水平等情况

3

否认病史的,建议追问检测历史、结果等,以进一步确定或排除病史。

很少进行体育运动

体育锻炼的标准:以每周运动≥3次、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30分钟;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分级:

吸烟

(一)主动吸烟:

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及以上者定义为吸烟者,可分为:

1.经常吸烟者:每天吸卷烟1支以上,连续或累积6个月。

2.偶尔吸烟者:介于经常吸烟和从未吸烟者之间。

3.从未吸烟者。

(二)被动吸烟:

是指不吸烟者在1周内有1天以上的时间,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每天累积至少15分钟。

(三)戒烟者:

吸烟者在调查时已不再吸烟,并坚持6个月以上。

注意:因某种原因(比如生病)短期不吸烟,无主观思想戒烟的,不能视为戒烟者。

房颤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它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

未经治疗的心房颤动心室率一般在80~次/min,很少超过次/min。心率>次/min,称快速性心房颤动;心率>次/min称极速性心房颤动。有脉搏短拙。

心电图特点:

①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绝对不规则的房颤波(f波),频率约~次/min;

②心室律绝对不规则。未接受药物治疗、房室传导正常者,心室率通常在~次/min之间。宽QRS波群伴极快速的心室率(大于次/min)提示存在房室旁道。儿茶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心室率加速;相反,洋地黄延长房室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

③QRS波群通常形态正常,但振幅并不一致;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群增宽、畸形。

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将房颤分为3类: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小于7h,常小于24h,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发生时间大于2天,多需电转复或药物转复

永久性心房颤动

不可能转为窦性心律

超重或肥胖

中国成年人身体质量指数:

轻体重:BMI18.5;

健康体重:18.5≤BMI24;

超重:24≤BMI28;

肥胖:BMI≥28;

理想的体重指数(BMI)是22。

BMI计算方法:

BMI=体重(kg)/身高2(m2)。

脑卒中史

(一)有脑卒中家族史

1.直系亲属(父母或者亲生兄弟姐妹)中发生过脑卒中。

2.家族中父母、兄弟姐妹患何种脑卒中,诊断医疗机构级别及名称,是否行影像学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转归如何。

(二)既往脑卒中病史

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判定要点:

1.应由神经内科医生判定。

2.医院明确诊断,发病时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认定为存在脑卒中病史;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亦可认为是脑卒中病史(单纯影像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不可认为脑卒中病史)。

(三)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9年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SA)再次更新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定义:“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判定要点:

1.应由神经内科医生判定。

2.由医院诊断,并给予正规治疗的,视为存在TIA病史。

以上判定标准您清楚了吗?

注:本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引自中国及WHO相关指南及标准。

中国脑心健康管理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fzl/1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