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卒中后上肢功能完全恢复者为14%-26%,下肢能恢复独立步行能力者为53%-80%,可见上肢功能预后较下肢预后差。既往临床试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运动障碍,高强度、大剂量的任务导向性训练疗效优于常规临床治疗方案。
为了比较结构化任务导向性训练和常规作业治疗(UCC)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Winstein和他的团队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于年2月发表于JAMA杂志。
设计和参与者:本研究为3期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年6月到年3月在美国7家医院门诊治疗的名中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为受试者。
纳入标准:手和手指出现伸展动作;能参与高强度、时间分散的康复项目;
排除标准:严重认知障碍和感觉障碍。
干预方式:名受试者随机分成三组,接受以下干预方案:名接受结构化任务导向性上肢训练(加速技巧获得项目ASAP),包括初次评估和10周内接受30次1小时的治疗(3次/周,1小时/次);名接受等剂量的作业治疗(DEUCC);名接受监督下作业治疗(UCC),即治疗师监督训练,无具体训练强度要求。
主要结果和衡量工具:受试者在研究开始、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接受主要和次要结果评估。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是第12个月时Wolf运动功能测试时间评分(WMFT)变化,WMFT包含15个计时的上肢运动和手灵活性任务。次要结果为WMFT时间评分改变(最小临床差异为19秒)和脑卒中影响量表(SIS)手功能得分提高25分以上患者比例(最小临床差异为17.8分)。
结果:名受试者中(平均年龄60.7岁;56%男性;42%非裔美国人;平均病程为42天),有名(84%)完成了第12个月主要结果评估。利用意向治疗法对主要结果进行分析,提示logWMFT在三个组的治疗组治疗前后数值如下:结构化任务导向组2.2和1.4(差异0.82),等剂量作业治疗组2.0和1.2(差异0.84),监督作业治疗组2.1和1.4(差异0.75),结果表明无显著组间差异。次要结果分析如下:结构化任务导向组WMFT得分改变-8.8秒,脑卒中影响量表改善73%;等剂量作业治疗组WMFT得分改变-8.1秒,脑卒中影响量表改善72%;监管作业治疗组WMFT得分改变-7.2秒,脑卒中影响量表改善69%。结果表明无明显组间差异。在干预过程中,一共有名受试者发生了次严重不良事件,导致8名受试者退出研究。
结论:针对脑卒中后中度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结构化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后12个月上肢功能改善程度与接受等剂量作业治疗或低强度的监督作业治疗相比,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结构化任务导向性康复训练对中度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效果并不优于常规等剂量作业治疗。
参考文献:
Carson,R.G().Neuralpathwaymediatingbilateralinteractionsbetweentheupperlimbs.Brainresearchreviews,49(3),-.
WinsteinCJ.EffectofaTask-orientedrehabilitationprogramonupperextremityrecoveryfollowingmotorstroke:theICARErandomizedclinicaltrial.JAMA,,Feb9;(6).
合作/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朱聪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