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组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开展的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强边远贫困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而采取的一次重大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新疆各项工作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关心和重视,医院、二院应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把加强对新疆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出国内知名院校、医院的优势,为新疆广大群众谋福利。
自年起至今,近10年间,医院、医院的领导和专家们,常怀仁者之心,不仅以高超的医术,为新疆各族患者解决了一桩又一桩疾患的痛苦;更以高尚的医德,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示范教学,树立了医学界对口援疆的典范,得到自治区各级领导和普通百姓的赞誉,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为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做出了积极的、不懈的努力。
一、心(新)手相(湘)依,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帮扶我院,携手著华章
(一)两院签订三轮合作协议,不断促进我院可持续发展
年3月,中南大学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积极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本着“突出特色、优先支援、注重实效、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新疆医科大学签订了《中南大学与新疆医科大学“十一五”期间对口支援合作计划》。在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和新疆医科大学与中南大学对口支(受)援合作协议的整体框架下,为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对新疆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9月新疆医院李卫星书记、贾文霄院长(原院长)带队一行11人赴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进行对口交流学习考察,两院领导就如何以合作开展心胸外科手术为切入点,展开全方位合作达成共识。
第一轮支援:“请进来,走出去”迎来学科发展高起点
年12月,医院与我院签署第一轮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联合启动“心(新)手相(湘)依,联合拯救新疆高危多发病症”工程,以心脏外科手术为切入点,对我院进行帮扶,取得实效。同时,整体带动了我院麻醉、体外循环、ICU、B超等相关专业学科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我院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二轮支援:以点带面促进多学科建设
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与我院签署了第二轮合作协议,在继续深入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合作的基础上,以妇产科、新生儿科等学科为新的突破口,精心选派了妇产科黄凤英、范红2位优秀专家来院开展工作,展开深入合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对我院进行全面援助,并赠送给我院1台价值60万元的主动脉球囊反博仪,用于支持我院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同时,每年派出3-4名专家到我院参与查房、手术、讲座、学术交流,并接收我院派出的7-8名医护骨干进入相关科室学习,对于推医院整体水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轮支援:多学医院全面发展
年4月,为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加强与援疆单位的交流。在新疆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曹忠明部长带领下,分别到医院医院进行交流回访。我院与湘雅二院签订了第三轮友好合作协议,以心脏外科、肾病内科、心身科、代谢内分泌科、妇产科、新生儿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为合作的切入点,进行新一轮全面合作。通过援疆工作平台,我院与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院建立了良好的学科发展绿色通道,积极搭建与对口支援单位交流联系的平台。以学科建设为点,以点带面,从个人援疆到团队援疆,促进院校两级的学术交流,提升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加快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
(二)高起点建立心脏外科,积极开展“明天计划”先心病救治工作
湘雅二院派出以心脏外科团队为主的最优秀的专家常年不断地来我院手术、查房、授课、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如心脏外科胡建国教授、周新民教授、吴仲仕教授、杨一峰教授;影像科周顺科教授、罗建光教授;妇产科黄凤兰博士、范红教授;护理部主任李乐之博士、魏芳护士长、谢霞护士长等等。尤其是以胡建国教授为首的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心脏外科团队将高超的专业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疆医院的医护人员,帮助我院从零起点建立了心脏外科专业,为在新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心脏外科团队做了大量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心胸外科专家的帮扶下,整体带动了我院B超、新生儿科、心血管内科、手术麻醉、ICU等各专业的学科建设,使新疆心脏疾病患者在不出疆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高水平的治疗,造福了全疆各族患者。
两院共开展心脏外科手术余例,仅年就突破例,手术种类包括先心病、瓣膜病、冠脉搭桥及大血管手术,手术成功率达98.5%,死亡率为1.5%(低于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达到了高起点、低消费、低死亡率的目标。
结合民政部“明天计划”孤残儿童救治活动,我院在医院的援助下,重点实施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治项目,我院作为自医院,国家民政部“明天计划”医院,我院尽自己的所能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了及时、有效诊治。
年以来,在自治区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组织专医院专家组成医疗队,先后5次赴南北疆88个县市,行程1万7千多公里,开展“明天计划”孤残儿童的筛查工作,共筛查孤残儿童多例,其中符合手术治疗条件的患儿达余例。截止目前,医院共收治“明天计划”孤残儿童近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余例,通过手术治疗均取得较好效果。
(三)用“真心”、“真情”、“真爱”、“真诚”开展援疆工作,援疆组团式援疆、家庭式援疆,开创援疆工作新思路
年5月,杨新玲院长赴医院、二院就精准援疆、组团援疆与两院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协商,医院发展定位,提出神经外科、内科与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的中短期帮扶需求,与此次新疆医科大学省部共建援疆项目的精神不谋而合。年10月15日,中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陶立坚教授携湘雅二院党委副书记薛志敏教授一行四人到院来访,商谈交流新疆医科大学省部共建援疆项目医院、二院及三院对口帮扶我院的事宜。
今年10月18日医院、湘雅二院本着“真心”、“真情”、“真爱”、“真诚”帮扶新疆医院的理念,精心选派了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许衡教授、神经外科副主任李敏洪教授、普外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范丹凤教授远赴新疆,来到我院开展援疆工作。他们在全国本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湘雅二院都是本学科的带头人,中南大学的援疆专家们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第一时间融入二附院,成为二附院一员。他们坚持湘雅人“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务实、必邃必专”的湘雅校训,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克服远离亲人、生活环境不适应等种种困难,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顽强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精湛的医疗技术、过硬的作风和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树立了自身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全院各族教职工的广泛赞誉。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分别任命许衡同志为康复医学二科主任,李敏洪同志为神经外科主任,范丹凤为质量管理科主任兼普外一科主任。李敏洪、范丹凤两位主任开创了我院首例“家庭援疆”的典范。夫妻同台手术,技术精湛,共谱援疆佳话。
三位专家在近二个月短期时间,在学科建设、科室管理和人才梯队建设等多方面突破性的开展工作,取得实效。
许衡主任为我院康复医学科规范了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病区住院总制度,安排治疗区技师长,由技师长统一协调治疗区工作。规范科室的业务学习、病历讨论以及小讲课的形式及方法,每周二下午进行疑难病例或重点病例讨论,每周五下午进行业务学习,每天早交班后利用15分钟时间进行小讲课,学习本专业的最新前沿知识。完善科室的三级查房制度,定期组织教学查房。同时,加强院内各科室间的沟通和交流,带领科室人员和院内相关科室进行联合查房,使康复理念能更早更深的融入各临床科室,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康复医学科的病历讨论。根据科室科研现状,指导科室进一步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许主任还参与远程会诊、接诊外籍患者,各地州的远程会诊工作,吸引了周边国家患者前来就诊,近一月接诊外籍患者10余位,为外籍患者指导康复,获得好评。
李敏洪主任对神经外科进行专业分工,并对三位骨干医师进行重点培养。他根据神经外科现状,提出以癫痫诊断、治疗及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为主要方向,带动科室全面发展。规范科室业务学习,组织业务讨论和教学查房,按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对规培学生实施教学查房并针对疑难病人展开讨论。他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我院神经外科的宣传力度,代表我院神经外科前往喀什参加脑血管病研讨会,并做专题讲座,提升了我院神经外科的知名度。他还组织术前疑难病例讨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避免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加强出入院病人宣教,合理安排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床位,方便管理及避免出现医疗差错。他积极开展手术,实施了高龄孕妇巨大窦旁脑膜瘤切除术,指导下级医师实施颅骨修补、血肿清除、脑室腹腔分流等手术,均取得较好效果。
范丹凤主任任职以来,根据普外科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等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并制定整改措施,她建立科室周三下午疑难病例讨论和业务学习制度,她在发展普外科微创特色优势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血管外科和小儿外科专科化建设的中远期目标,开展了总住院医工作,对于明确科室发展方向、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我院希望通过三位专家的援助帮我我院重新整合南湖、七道湾两个院区的康复医学科,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发展,医院。整体规范神经外科、普外科建设,打造我院特色专科,并利用专家们丰富的质量管理经验,加强我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提升我院服务水平。为我院中亚脑科神经中心的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目标援疆,精准定位,达到实效,医院对口支援二附院
年9月,在中南大学和医科大学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党委高度重视第八批援疆工作,先后精心选派了贺正华、杨胜辉、唐朝辉3位麻醉科知名专家任我院麻醉科副主任。医院肖平书记在两位专家中期轮换前,亲自提前率杨胜辉主任到新疆与贺正华主任对接,以达到目标援疆工作的持续和精准性。
贺正华副主任积极搭建与对口支援单位交流联系的平台。以学科建设为点,以点带面,从个人援疆到团队援疆,促进院校两级的学术交流,提升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通过她搭建的平台,受援学科与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发展绿色通道,使麻醉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得到两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杨胜辉副主任通过援疆工作这一平台,将我院麻醉科临床麻醉,疼痛诊疗技术提升至疆内先进水平,为外科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医院第一时间开展疼痛门诊,完成肺血管动静脉瘘,心脏手术等手术麻醉共60余例。开展坐骨神经及腰大丛神经阻滞,分娩镇痛,经皮气切等技术,填补我院麻醉科技术空白。
唐朝辉主任主动接过贺正华和杨胜辉两名专家的接力棒,他以新疆医科大学及二附院的精准援疆模式为导向,以麻醉科学科发展为目标,积极提高我院麻醉科专业学科影响力。通过门诊、查房、手术行疑难病例讨论,前沿知识业务学习等方法,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进一步促进二附院和医院的交流。唐朝辉主任来疆短期内完成了临床麻醉百余台,指导帮扶3名重点培养对象临床知识,开展各种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控制性降压、危重病人的循环管理等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医疗援疆,形成强大合力,成效显著
自8年9月以来,新医大二附院共接受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共8所大学的15医院、37名援疆干部来院工作。医院、湘雅二附院无疑是在这条援疆路上的主力军。
在医院搭建的良好平台上,他们精心制定治疗方案,用一台台精准的手术、一次次手把手的帮教和一个个掷地有声的科研成果在新疆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医院各项事业发展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如果说新疆是一片充满机遇挑战、孕育着希望的热土,那援疆干部无疑是一片祥云,为这片大地喜降甘露,滋润着各族群众的心田。一次援疆行,终生援疆情。医院的医疗专家如勇立潮头的开拓者,不仅仅为这里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更是以主人翁的精神与科学严谨的态度,把“援疆”变为“建疆”,从“老师”过渡到“同事”再到“新疆人”,为新疆各级医疗机构带来了新技术、培养了一大批医疗人才。????
多年来,我院的医疗援疆呈现“七大”亮点模式:“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结合模式。从“个人到科室”“科室到团队”“团队到院校”模式,高起点建立心脏外科的同时,循序渐进又有连续性地带活了妇产科、普外科等一批学科;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项目援疆模式,引进各项新理念、新技术、新项目,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柔性引才”“请进来、走出去”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建立长期友好合作,远程医疗交流模式,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从“目标援疆”到“精准援疆”创新模式,保障了援疆工作取得实效;“援疆资源共享”模式,提高医疗和教学水平,造福了各族群众。
凸显“六大”援疆成效。医疗方面,开展新技术,医院影响力,援疆干部指导开展各类疑难手术余台次,其中32项新技术填补该院空白,11项技术填补自治区空白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教学方面,悉心传授,教学相长,援疆干部承办、指导和参加讲课的继续教育培训班、自治区级新疆少数名族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国家级新疆少数名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余项;科研方面,共同协作,提高科研水平,援疆干部主持的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援疆干部帮扶和指导下,该院医务人员获立项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才能,促可持续发展,援疆干部对我的整体发展给予了重新整合、定位、规划,对医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惠及民生,下乡义诊,服务全疆各族患者;实现双赢,筑平台,获嘉奖,显成效。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援疆不单是合作发展的业务工作,更是多年友谊交汇的结晶。”一个个新的科研成果,一篇篇学术论文,一个又一个学术论坛,一个又一个的研究中心如春风化雨,见证了受援与支援之间已经形成了期待已久的强大合力……
近十年来,在自治区党委、中南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的支持和关怀下,两地三院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医院、湘雅二院派出专家对口支援我院树立了对口支援的典范。下一步我院将结合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工作及新疆医科大学部省委共建对口支援工作更好地和中南大学合作,为我院南湖院区建设以特色专科医院暨全力打造中亚神经脑科中心;七道湾院区将医院、医院医院而努力!
我院坚信在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新医大二附院继续发扬“拼搏奉献、开拓进取”的医院的精神,努力做好、医疗服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为促进新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天山雪松根连根,湖南、新疆人民心连心!”今后,双方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和持久,为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之歌谱写出新的华美乐章!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