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命装置变致命装置广东医生为65岁阿姨

随着技术进步成熟以及公众知晓率提高,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IED)作为一种效果显著的治疗手段,临床应用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每年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的手术约8万台,感染发生率0.5%~2%。当感染发生时,如何安全移除与心脏、血管黏连的装置,却成为业界难题。

稍有不慎或置之不理,救命装置都会迅速演变成“致命装置”。

两年来,来自江西的65岁李姨便饱受起搏系统感染困扰,辗转上海、江西多地求医未果。穷途末路之际,她来到了中医院(下称“医院”),并成功移除了整个起搏系统,定时炸弹的倒计时得以按停。

近日,医院见到精神不错的李姨。

救命装置变致命装置“连根移除”难度极高

十几年前,李姨被确诊“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在江西老家做了三腔起搏器(CRTD)后,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得以正常生活。

年,由于起搏器电池耗竭,李姨接受了起搏器更换手术。术后月余,起搏器切口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破溃等症状,并发了严重的感染。尝试过局部清创等保守治疗手段,感染仍不能控制。

该院副院长陈样新教授同样表示,“植入心脏器械一旦感染,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轻则局部感染、伤口迁延不愈,重则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完全移除整个起搏系统,包括所有电极,才能根除感染。而这一个病例的最大难点在于拔除经冠状窦植入的左室心外膜表面的主动固定电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一下子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然而,移除整个起搏系统谈何容易。

李姨体内的左室固定电极呈伞样结构固定于冠状静脉分支,十几年时间,其早与整个血管黏连一块,拔除难度及风险极高。目前全国仅有一例成功完全拔除和几例临床拔除(大部分拔除,尚遗留电极残端在冠状静脉腔内)的报道。

拔除过程惊险万分心脏多次发生位移

经充分讨论和准备后,手术由陈样新教授,周淑娴教授和心血管内科麦憬霆副教授完成。手术团队充分利用了锁定钢丝、EvolutionRL机械鞘管以及套叠式扩张管等技术,既要分离黏连组织,又绝不能使血管和心脏的破裂。

手术台一旁,还有心外科团队随时待命,心包穿刺包、开胸包、心脏彩超床边备用,以便出现心脏破裂或血管撕裂时,及时响应开胸抢救。

回忆起手术过程,陈样新教授仍皱起眉头。“在拔除左心室主动固定电极时,患者的心脏多次出现位移,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低到收缩压只有50-60mmHg。经过多次精细调整和尝试,最终才将拔除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左室主动固定电极成功退入鞘管内并移出体外。”

术后心脏超声检查没有发现心包积液,表明在分离拔除导线过程中,血管和心脏没有明显损伤。此次完全拔除起搏系统后,李姨将接受2周的抗感染治疗,再重新安装心脏起搏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据介绍,医院心血管内科系华南地区最早开展起搏器植入的心脏中心,常年以来起搏器感染率在0.1%以下。同时,作为华南地区最主要的起搏器电极拔除中心,建立了一整套电极拔除的技术流程和规范,具有丰富的拔除经验,每年都接收大量省内外起搏器感染的疑难患者。

记者

周艳梅

编辑

吴秋秋责编

张秀丽

通讯员

张阳黄睿麦憬霆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zs/14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