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瓣狭窄年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如何从心电图分析预后情况?本期医院卢喜烈教授告诉您答案。
男性,28岁,活动后呼吸困难20余年,咯血20余天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3/6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心界增大。心脏超声:右心明显增大,右室壁9mm,左室壁13mm。心导管查:右室压力/7/31mmHg,肺动脉压22/20/21mmHg。右室造影:右室扩张,室壁内见多个扩张的窦状隙,肺动脉瓣重度狭窄(2.1mm)、增厚、狭窄后扩张。行肺动脉瓣扩张术。术后:右室压力93/2/20mmHg,肺动脉压33/40/32mmHg,右房压力17/24/19mmHg。
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二叶畸形,肺动脉瓣狭窄扩张术后。
图1
图2
图1:I、II、aVL、aVF、V2~V6导联P波正向,aVR导联P波负向,V1导联P波正负双向。最大P波振幅0.7mV,P波时限0.15s,心率68bpm,P-R间期ms,QRS时限0.18s,QT/QTc0.49/0.44s;QRS波形:I、aVL导联呈QS型,V1~V4导联呈qR型;RV22.7mV;T波:II、III、aVF、V1~V6导联倒置。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双侧心房增大,右室肥厚,一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aVL导联异常QS及V1~V4导联异常q波;T波倒置(下壁及广泛前壁)。
图2:描记于肺动脉扩张术后3月。与图1比较,PV2由0.7mV降为0.4mV,P-R间期ms,I、aVL导联转为rS型。QRS电轴°,V2~V4导联出现小r波,R波振幅降低,RV2由2.7mV降至1.5mV;V2~V6导联T波增深;QT/QTc/ms。
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双侧心房增大,右室肥厚,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异常qV1,V2~V4导联r波递增不良,T波倒置(下壁及广泛前壁),QTc延长。
(1)这是一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心电图。肺动脉狭窄扩张术前心电图上P波振幅高达0.7mV,一度房室阻滞,I、aVL导联呈QS型,RV2高达2.7mV。肺动脉瓣扩张术后,右室压力下降。3个月后描记心电图,P波振幅下降,V2~V4导联R波振幅降低,一度房室阻滞消失,I、aVL由QS转为rS型,由于右心负荷仍较重,右房增大与右室肥厚的心电图波形仍存在。
(2)异常QS及q波的意义:患者术前I、aVL呈QS型,V1~V4导联出现的异常q波,可能与重度肺动脉狭窄引起的右房增大有一定关系。在额面QRS全部向量投影在I、aVL导联轴负侧,出现QS波。横面起始QRS向量向左向后,致V1~V4导联出现q波,最大QRS向量向右前方,V2导联出现高大R波,从QRS顿挫及异常增宽的QRS分析,异常Q波、顿挫的QRS波群(破碎QRS波)及特宽的R波,提示右房肥大、右室肥大、心肌纤维化所致。当右室压力下降后,I、aVL导联转为rS型。
V1~V4导联的异常q波产生机制:①顺钟向转位学说,右室肥厚心室重度顺钟向转位,V5、V6导联图形转至V1、V2,V1、V2导联图形转至V5、V6;②间隔除极异常,右室肥厚致室间隔转位,初始QRS向量与正常时相反,背离右胸导联出现异常q波。
(3)心脏超声显示左室肥厚,未提供左房情况,从心电图上P波增宽分析,提示有左房增大,而左室肥厚未能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来。
(4)肺动脉瓣扩张术后P及R振幅降低,病情有所好转。从这种意义上讲,心电图的变化可为临床对病情的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但是,患者的心电图上P波振幅仍很高、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特宽、广泛T波倒置,结合临床评估预后不良。
病例提供:医院雷超卢喜烈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