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继鸿教授心电系列之八十四John

郭继鸿教授心电系列之八十四

JohnHay:二度Ⅱ型房室阻滞的最早发现者

医院无巧不成书心电图领域常见而最被熟知的心电现象莫过于文氏Ⅰ型和莫氏Ⅱ型房室阻滞。而世间之事无奇不有,又常常无独有偶,二度房室阻滞两个类型的发现也竟然如此。年Wenckebach描述了文氏型房室阻滞现象,但这种房室传导逐渐减长以至传导脱落现象有更早的发现者,意大利生理学家Luciani在其17年前,即年就在蛙心观察到这一现象,故Wenckebach最早将其称为Luciani周期,而后才被称为Wenckebach周期。而二度Ⅱ型房室阻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年,JohnHay最早描述了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图1),他在柳叶刀(Laneet)发表的文章中,应用一例患者的两个图说明了这种PR间期固定而发生房室传导脱落的现象。在JohnHay的文章发表18年后的年,MobitzW在德国心脏病杂志为该型传导阻滞现象提供了心电图证据,随后,二度Ⅱ型房室阻滞被称为MobitzⅡ型房室阻滞。探索与发现尽管Einthoven发明的弦线式心电图记录仪于年就已投入临床应用,但到年才由Lewis将其引进英国,故JohnHay年是应用动静脉搏动图发现了这种少见的房室阻滞现象(图2)。故事发生在年10月19日的英国Stanley医院,Hay为一位65岁男性患者做检查,其心动过缓8年,劳累性呼吸困难2.5年。在心脏透视检查时,Hay发现患者的心率多为80bpm,但有时突然降为40bpm,而发生停搏时,心脏似乎保持着运动。经同步记录的桡动脉和颈静脉搏动图的记录与分析(图3、图4),Hay发现,在各波稳定状态下,经几个连续正常的周期后,桡动脉的搏动可由80bpm突然变成40bpm,而颈静脉图中的a-c间期代表心房波到桡动脉搏动的间期,相当于间接测量房室传导间期。而一次停搏后,a-c间期并无变化,且有停搏的间期正恰等于两倍的心房搏动间期。Hay认为,这种房室阻滞并不是心脏传导性受到抑制的结果,因a-c间期本身正常。其停搏的原因是心室对心房下传的激动未发生反应。此后,该患者因反复眩晕及晕厥,于年5月16日死亡,尸检证实,其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心脏中心纤维体和房室束等处有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图3为桡动脉搏动图(心室图)和颈静脉图(心房图)的同步记录,a-c间期的测定可证实本例最初为2:1房室传导,随后变为房室4:3下传和1:1下传。而图4更容易看出a-c间期和Q波交替出现,证实为2:1房室传导阻滞。Hay强调,图3、图4中a-c间期相当于心电图的PR间期,代表AV传导时间。而图中的a-c间期不管经几个心动周期发生心室激动的丢失,但该间期基本正常且间期固定。心电图房室阻滞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zs/1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