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心有术期懒洋洋的心跳,你这是

不做就图论图,只做透彻解读!

病因甄别、合并疾病、

体格检查、可能诊断、治疗策略……

一份临床综合的心电图说明书!

“读心有术”栏目每天与您相约!

《读心有术》心电图判读

题干

75岁女性,主因头晕,头痛就诊于急诊。血压/mmHg,查体除心率慢外均阴性。心电图如(79A)。此患者由于血压高收住院治疗,给予ACEI,CCB,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血压/80mmHg,脉搏仍然很慢,但是遥测监测到发生变化,行心电图(75B)。

问题:如何解释这个慢心率?需要什么治疗?

点击可查看大图

建议先自己翻译解析,再下拉查看答案

答案

点击可查看大图

英文解析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中文翻译

诊断:79A--正常窦性心律,伴室相性心律失常,1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延迟),2:1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延迟;79B--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区逸搏。

解析:79A心电图分析:RR间期规律,36次/分,每个QRS波前均可见P波(*),PR间期稳定(?)0.24s(1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延迟),每个QRS波之后可见第2个P波(+),这是P波未下传,这种间断的P波不下传为二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或是2:1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的频率不固定中间有QRS波(冂)的PP间期(0.7s)比无QRS波(凵)的PP间期短(0.84s),这是室相性心律失常的表现。这个现象见于2:1房室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相性心律失常的心室收缩将会加强窦房结冲动的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心室收缩增加窦房结动脉的血流;或心室收缩牵拉右房,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增高;或者由于心室的收缩时每搏输出量的变化引起压力感受器变化。

QRS波增宽(0.11s),但是未达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QRS没有≥0.12s),既不是右束支传导阻滞也不是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这里在V6(▲)导联终末部分可见S波,提示终末向量是从左向右传导,不是左束支传导阻滞,因此这是室内传导延迟(IVCD)。ST-T(∧)没有改变,电轴左偏,0到-30度(QRS波在1导联正向,II导联双向,avF导联负向),QT/QTc间期/ms(将增宽的QRS波矫正后的间期是/ms)。

79B心电图分析:RR间期规律,34次/分,心房频率一致(冂),72次/分,P波(*)在I,II,avF和V4-6导联正向,PR(凵)间期不一致,表现为房室分离,房率大于室率,提示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为宽QRS波(0.11-0.12s),形态如同79A心电图的图形,因此是交界区心律,交界区心律时的QRS波与窦性心律时比较有轻微的不同,这是由于交界区心律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异位起搏点,相比窦性心律的传导是通过房室结、希浦氏系统的传导,这个冲动进入希氏束不同的位置,将会在图形,电轴以及宽度轻微不同于窦性心律。

2:1传导一旦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其病因即可随之推断出来。逸搏节律的起源可提示其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内或希氏束下(希-浦系统内)。如果这个逸搏的QRS波窄,或接近于正常传导的QRS波,那么2:1传导为莫氏1型,阻滞位于房室结内。如果逸搏的QRS波宽,形态为室性来源,那么2:1传导就是莫氏II型,病因在希氏束。如果只有79B这一份心电图,那么很难确定这个2逸搏心律是交界区心律伴IVCD还是室性心律,这时经心内的电生理检查可以确定阻滞的位置,但是79A心电图提供了我们又一个信息,其图形与79B图形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交界区逸搏心律。

2:1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结传导异常。严重的高血压将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且通过压力感受器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出现房室结传导异常。又一次心电图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由于在本来就存在房室结疾病的基础上口服β受体阻滞剂所致,应立即停用β阻滞剂。若传导恢复,这种情况不需要进一步治疗。如果仍然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结合房室结传导异常,患者有植入起搏器的指证。(翻译:医院胡雪红)

如有疑问请在底部留言,小助手会帮您请教专家哦!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zs/11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