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志成城,再破难题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

远方又传来新消息!近日,医院外科在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医生李月光主任的带领下,在消化科、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医院建院历史上第一例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填补了该院空白。

“援藏医疗队多学科共同配合”

这是一名藏族中年男性,因大便习惯改变伴便血收治于医院外科。天津援藏医生翟浩宇主任经过结肠镜的详细检查,考虑患者为直肠癌,病理(四川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回报为腺癌。患者患病多年,因一些原因没有及时救治,术前检查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医院就诊和治疗,考虑手术难度太大,昌都市医疗条件有限,医院就诊,患者最后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医院外科。天津援藏李月光主任经指肛检查发现肿物距肛缘不足4cm,肿物较固定,且肿物占据几乎全部肠腔,已经出现不全梗阻症状;藏医院没有术前新辅助放疗、化疗,并且没有病理科,无法术中冰冻,手术风险大,且缺乏相关的器械。望着患者及家属乞求的眼神,李主任立刻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袭来,作为一名医生,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为了成功救治患者,最好转到医院进行救治,但是望着眼前患者几近绝望的眼神,作为一名援藏的共产党员,一种使命感驱使着他毅然承担巨大风险决定手术。李月光带领手术团队反复推敲手术方案,患者已出现梗阻,出血症状,积极纠正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争取患者术前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条件差、技术补”

APR手术全称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手术须切除乙状结肠下部及其系膜、直肠及全部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组织、肛管和肛周3cm范围以上皮肤,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和周围淋巴结,在左下腹实施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手术很大,也很残酷,在内地需要两组手术医生,一组负责会阴部操作,一组负责腹腔操作;医院没有医生有相关的经验,所有的只能由李主任一人完成,对他的体力也是一种极大挑战;另外,藏医院缺乏相关的拉钩、器械,APR手术过程中骶前静脉丛出血往往是致命的,必须要求手术精细,而昌都市只有ml的同型血!患者于/4/22进手术室,术中打开腹腔,探查,已有少量腹水,在天津援藏麻醉科许奎斌主任的团队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紧张有序的游离直肠上段、乙状结肠、结扎肠系膜下血管、游离中下段直肠直至齿状线,发现肿瘤远侧游离肠管不足3cm,肿物已浸出浆膜层,与周围组织浸润固定,病期较晚,无法保留肛门,遂行APR手术。每一步都关乎手术成败,手术结束,手术室内终于响起了轻微的欢呼声。于此同时,李月光牢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援藏思路,借助手术积极开展“传帮带”,对医院的外科同行进行现场教学,详细讲解直肠解剖、血管、手术要点及术后并发症防范措施等,达到了“救治一例患者、帮教一个团队,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效果。图为李月光(左一)带领医院全科医护人员学习技术“藏汉师徒四人取得医学真经,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一台手术当中,一个默契的手术团队也是不能缺少的。为这台手术,藏医院提供了该院由克珠主任为首最好的外科团队协助。克珠、加羊仁青、洛松扎西,这三位医生都医院收的三位徒弟,虽然没有任何一位医生有过相关的直肠癌手术经验,但李月光主任把临时团队拧成了一股有力的纤绳,带领他们取得医学的真经。

图为李月光主任和三位藏族徒弟共同完成手术“补齐短板,提高全科医疗水平”

术后患者出现心率快、血压低,李主任白天黑夜坚守在病人床前,观察病情变化,积极调节补液方案,指导护士如何使用输液泵;患者术后前三天李主任白天、医院,藏医院没有重症监护室,他和他的团队就是ICU,就是患者的保护神!另外,他在术后的治疗过程中,医院外科的一些短板,召集全科医护人员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极大的提高了全科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

“填补多项历史空白,藏医院外科达昌都市先进水平”

自从李主任来到昌都后,积极开展教学和临床工作,经过八个月的时间,医院手术历史空白十一项。现在,遍布医院的援藏医院的招牌,而且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此次手术体现了援藏医疗队多学科共同合作,汉藏师徒共同配合,用“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在昌都创造了一个个的第一,填补了一个个的空白,为昌都百姓的健康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点击了解更多精彩

编辑

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zs/11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