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QRS心动过速中接近80%为室速[1],室速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心肌传导纤维、心室肌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然而,并非所有的室速QRS波群都是宽大畸形的,临床上也可见到窄QRS波的室速。
下面我们来一睹窄QRS波室速的真容:
图1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2]
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如图1所示:QRS波时限92ms,心动过速周长ms,心率bpm。
根据以上的心电图,这名患者考虑何种诊断?AVNRT?AVRT?还是......室速?
心电图进一步分析
上述病例来自年中华心血管杂志上的一篇临床研究[2]。该心电图中,II导联及V1导联之间可见异常的P波(如箭头所示),P-P间期固定,规律出现,并与QRS波群无明显关系(室房分离)。同时,第四个QRS波与其他形态不同,考虑为心室夺获形成(室性融合波)。因此,心电图诊断该患者为室速。
图2行电生理检查时的腔内心电图。HBEP:希氏束电图近端,HBED:希氏束电图远端。
对该患者行电生理检查,如图2所示,HBEP电图可见心房波(A波)与心室波(V波)分离,二者无明显关联性,同时,体表心电图心室夺获波之前可见希氏束波(H波),提示此次心室激动部分由房室结下传所致,而其他V波前后未见H波,表明其他激动来源于心室,且激动传导不经过希氏束。电生理检查证实了患者室速诊断。经过电生理标测及消融,最终证实为起源于高位间隔的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
ILVT的特征
ILVT常见于青年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MRA通常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发作时,患者往往无血流动力学紊乱,极少致命,部分有心悸症状;心电图多数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样,QRS波时限相对较窄,电轴左偏,少数右偏。研究表明,ILVT是起源于浦肯野纤维组织的,由折返活动引起的一种心动过速。由于其往往对维拉帕米敏感,应用该药可以有效地终止心动过速,故又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VSVT)[3]。
窄QRS波室速出现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探讨窄QRS波室速出现的可能机制。
图3心脏传导系统解剖结构[4]
整个心室的心肌,往往都具有传导电信号的功能,然而,分化成不同组织、不同部位的心肌纤维,其传导电信号的速度并不相同。窦性心律下心脏电信号通过房室结、希氏束进入心室,随后直接进入心室内的“高速公路”——左右束支,电信号便一路沿着左、右束支向下传导,这一段的传导速度非常快,故在体表心电图上胸壁导联记录到的QRS波群的起始部上升速度非常快。电信号在“高速公路”上行进至终点之后,信号转而进入了速度稍微慢一些的“城间道路”——浦肯野纤维网向心室的各个部位传导,这一段电信号的传导速度有所降低。在“城间道路”也行驶至尽头之后,电信号便转而进入限速更低的“乡村小路”——心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理连接来进行最后的信号传导,在这一段路之中,传导速度非常缓慢,与前二者相比,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传导,但由于束支系统及浦肯野纤维网的存在,各处心室肌接受信号开始激动的时间相差不大,故QRS波群较窄,时限往往小于0.12秒。室上速时,激动沿着正常传导系统下传,因此多数室上速的QRS波窄,伴差异性传导时可表现为宽QRS波。
当室速起源于心室肌时,电信号传导往往需经过“乡村小路”-“城间道路”-“高速公路”-“城间道路”-“乡村小路”这样的路径,所需要的时限也就更长,体表心电图QRS波群便往往宽大畸形。
但是,室速也可以在某些少见的情况下,起源于浦肯野纤维网或传导速度更快的束支系统,这便是前述的ILVT,研究表明其机制可能为传导通路间的微折返[5]。ILVT传导通道与正常窦性心律时的传导路径相似,都是由较为高速的传导系统向低速的系统传导,其QRS时限往往小于0.12秒。但是,由于起源之处的位置并不一定在束支系统的起点,体表心电图QRS波往往为不完全性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样图形。
当然,以上仅通过体表心电图对窄QRS波室速进行阐述,进一步的明确其诊断和机制仍需要电生理检查。本文仅为广大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思路,不是所有的室速都是宽QRS波,还存在着另类的“左室特发性室速”,切勿忽略!
参考文献:
[1]万学红,陈红,吴汉妮,等.临床诊断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市,:.
[2]周公哺,马坚,郭晓刚,等.维拉帕米敏感性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6):-.DOI:10./cma.j.issn.7-..06..
[3]谢勇,孟素荣,彭健,等.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91(34):-.DOI:10./cma.j.issn.-..34..
[4][美]塞缪尔·J·阿瑟瓦沙姆,陈良华,龙德勇.梅奥心脏电生理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济南,:.
[5]OuyangF,CappatoR,ErnstS,GoyaM,VolkmerM,HebeJ,AntzM,VogtmannT,SchaumannA,FotuhiP,Hoffmann-RiemM,KuckKH.Electroanatomicsubstrateofidiopathicleftventriculartachycardia:unidirectionalblockandmacroreentrywithinthepurkinjenetwork.Circulation.2Jan29;(4):-9.doi:10./hc..PMID:.
专家介绍
陈龙,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起搏电生理工作。擅长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的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患者CRTD/P和ICD的植入,生理性起搏包括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的导管消融治疗。
欢迎点击右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