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就图论图,只做透彻解读!
病因甄别、合并疾病、
体格检查、可能诊断、治疗策略……
一份临床综合的心电图说明书!
“读心有术”栏目每天与您相约!
《读心有术》心电图判读
期
题干
一名46岁男性患者,因心悸就诊于心内科医生。他自述自幼年时期就有心脏杂音,但无任何心脏不适的症状。他从没有就诊评估过心脏杂音。查体时听诊到明显的全收缩期杂音,胸骨右缘为著,吸气时加重。颈部查体未见颈静脉怒张,可见巨大V波。行心电图如下。
问题:该心电图正常吗?如果不,有什么异常?该患者心脏杂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可查看大图
建议先自己翻译解析,再下拉查看答案
答案
点击可查看大图
诊断:窦性心律失常,交界区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碎裂QRS波(V2-V3导联呈RSR‘S’型),三尖瓣下移畸形。
英文解析
点击可查看大图
中文翻译
解析:局部不规则的规则心律,平均心率60次/分。每个QRS波(除第2个外)前均可见P波且PR间期固定(0.16s)。P波形态一致,在Ⅰ,Ⅱ,AVF,V4~V6导联正向,因此为窦性心律失常。第2个QRS波提前出现,形态跟窦律下相同,II、III、V5导联振幅稍高。其前未见P波,但该QRS波后可见P波,位于ST段上,呈负向,因此为交界区早搏。交界区早搏是室上性的,QRS波前可能无P波,在QRS波后可见逆行P波。QRS波的振幅和电轴跟窦律稍不同,是由于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异常兴奋点,跟来自房室结传入希氏束的冲动相比,定位略不同。因此通过希浦氏系统的传导通路或传导束可能略不同。
QRS波时限延长(0.12s),形态呈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即V1导联呈RSR型,I、V5-V6导联S波增宽。然而QRS宽度较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更宽。此外,I导联明显增宽且S波有切迹。V2-V3导联呈RSR‘S’型。这些特征提示明显的右室传导异常。称为碎裂QRS波,常见于三尖瓣下移畸形。此外,该心电图上未见的一个特征是“喜马拉雅”P波,是由于右心房显著肥厚所致。
胸骨右缘可闻及典型的三尖瓣返流的全收缩期杂音(听起来像二尖瓣返流),随呼吸变化(比如吸气时加重,呼气时减弱),是由于呼吸导致静脉回流及右室充盈发生变化所致。颈静脉巨大V波是三尖瓣返流的结果。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出现心悸,多是由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然而,有20-30%患者存在旁道或WPW,这部分患者也可能发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地高辛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减慢窦房结产生激动的频率和房室结的传导。血清地高辛浓度过度升高也导致中枢交感神经张力增加。此外,过量的地高辛可以增强延迟后除极,导致钙离子内流增加。延迟后除极是膜电位的低幅震荡,发生于动作电位3相完成后、4相初期。如果这些后除极的振幅增加,同时交感神经活动或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膜电位可能达到阈值,产生自发的动作电位,称为诱发电位,即动作电位触发电活动。地高辛中毒性心律失常是迷走神经紧张引起的,会抑制正常的起搏活动、引起触发活动,且交感神经兴奋会增强触发活动。因此,这时窦性心律减慢,触发活动导致异位房性心律发生。随着地高辛浓度的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房性心律失常的频率增高,造成心动过速。外周迷走神经紧张导致房性心动过速伴阻滞。如果发展为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会出现房性心动过速伴交界性逸搏心律。交感神经张力增强导致交界性心率增快,导致交界性心动过速。(翻译:医院王世聪)
如有疑问请在底部留言,小助手会帮您请教专家哦!
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