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笔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之适应证更新

自deTeresa年在学界首次公开提出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概念,历经30年发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应用于临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期间无论是植入的设备功能、寿命、电极导线设计、极植入工具,还是临床试验的结论、主要临床指南的推荐,都经历着快速的发展,技术本身也日趋成熟,越来越成为心力衰竭(心衰)治疗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

在CRT的临床应用上,MIRACLE、CARE.HF、COMPANION、PATH—CHF和MUSTIC-SR几项关键的研究确立了CRT对心衰病人改善心衰症状及改善预后的作用。自年ESC和ACC/AHA发布的指南中作为I类推荐以来,在发达国家已获广泛应用。ESC于年发布了其心脏起搏与CRT的指南更旧。相较以前版本的指南,更新版本中对CRT的适应证推荐在几个方面有所变化,其中有些部分倾向更严格选择适应证,而另一些方面则放宽了限制。

早期指南推荐的适应证包括窦性节律,QRS波≥ms,射血分数(EF)≤35%,以及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更进一步试图扩展适应证的临床研究发现,窄QRS波的病人不能从CRT获益,即便经超声心动图评价存在左室失同步指导下植入的CRT,在研究中也未见获益。目前依据已发表的研究结果,认为获益最大的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ms的患者;左束支传导阻滞并且QRS波在~ms之间的患者,以及非左束支传导阻滞且QRS波≥ms的患者也可获益;QRS波≤ms的患者不会获益。

另一方面,COMPANION、CARE—HF、MADIT—CRT和RAFT等4个临床试验纳入了NYHA心功能I一Ⅱ级的轻度心衰病人,其结果显示CRT对轻度心衰病人能改善左室功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减少心衰住院率。基于REVERSE、RAFT等临床试验,对适用CRT的心衰患者的治疗,推荐从更早的阶段开始。然而对CARE-HF等数据进一步分析表明,对心功能I级的病人的CRT治疗未显示临床获益。新的ESC起搏及CRT指南中,对CRT的推荐项,多包括了心功能Ⅱ级的适应证。研究表明,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心衰患者,在心室率良好控制的情况下,或行房室结消融后,仍可从CRT获益。因此自年的美国心律学会(HRS)植人器械指南以后,历次发表的主要指南均推荐对合并房颤的心衰病人,具备其他适应证时植人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P)或心脏再同步复律除颤器(CRT-D)。对于具备传统的心动过缓起搏适应证的病人,若左室收缩功能障碍(EF降低)而未曾植入起搏器者,也是CRT的适应证;若已植入起搏器,且心功能不全症状明显者,推荐升级为CRT。植入CRT类型的选择,根据目前的指南,通常适合CRT-P的病人均应考虑CRT-D。

在技术方面,CRT植人的关键是左室电极,其起搏的部位与疗效密切相关。近年陆续发表的多项研究一致表明电极植入心尖部时的左室起搏对心功能无益处。而REVERSE、MADIT-CRT及其他一些研究提示,左室侧、后壁基底段或中段是心衰时心室激动最延迟部位,提示在该区域起搏最易获得好的治疗反应。另有利用核素心肌显像技术定位左室激动最延迟部位的研究,试图用以指导左室电极植入时个体化地选择最佳位置,其研究结果多与左室侧、后壁吻合。故该区域作为左室电极的靶部位为现在的共识。但得出以上结论的相关研究均是在自身节律下进行,而右室起搏下最延迟激动部位的研究尚不充分。

目前主流的左室电极植入方法仍是经冠状窦途径的心外膜起搏。由于心脏静脉系统的变异很大,在该区域能否存在适于放置电极的静脉分支,血管的口径、开口处的成角等限制了植入的成功率及植入后电极的稳定性。同时,靶血管处心肌的起搏阈值及可能存在的膈神经刺激,也进一步降低左室电极植入的成功率。除了在遇到上述困难时求助于外科开胸或腔镜技术植人心外膜左室电极外,经房间隔穿刺或经皮穿刺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的技术也已有初步临床试验,但目前距临床普及仍较远。

着眼于提高经冠状窦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的成功率的努力,从电极、递送工具到植入技巧方面,一直未中断。各生产商均开发了多种不同直径、弯型,被动固定及主动固定的左室电极导线,同时协助其植入的专用递送鞘管、导丝等也不断更新,以适应靶血管的口径、成角、弯曲等。一些用于冠状动脉介人治疗的器械和操作技巧也被广泛用于CRT左室电极植入中。在新开发的各种电极导线中,双阴极导线和四极导线可算做代表性的进步。由于左室心外膜电极多为被动固定,稳定性较差,而导线放置在心室基底段时,因为与血管接触面积小,附着力更小,因而较心尖部更易脱位。并且即使电极位置稳定,随着体位改变、心脏扩大或缩小,原来无膈神经刺激的位置会出现膈神经刺激。这些困难成为双阴极和多阴极导线设计的前提。这类导线可以植入到靶血管尽可能远端以获得最大的稳定性,而根据需要选择其多个电极中处于理想位置的某一极用于左室起搏。但其需要起搏器具有灵活配置起搏极性的功能和相应的接口(与传统电极接口不同)与之配合。

总之,CRT技术在心衰的治疗中已是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部分。其适应证比较明确的部分是左束支传导阻滞和更宽的QRS波。对于心脏节律和心功能状态,目前的推荐是窦律和有效控制室率(包括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房室结消融术)的房颤,心功能Ⅱ~Ⅲ级和非卧床的Ⅳ级。较之前的版本,更新的指南适应证对心电图反映的左室失同步要求趋严,而在临床心衰程度上的要求体现出逐渐放宽的变化。随着器械和植入方法的进步,以及临床研究资料的积累,可以预期,CRT技术将会应用于更早期的心衰病人使其避免发展到严重阶段。在器械和植入方法上,目前左室电极仍以经冠状窦的心外膜电极为主,少数左室电极经外科心包途径植入。已有一些有效的技术用以提高电极植入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如具备多种起搏向量配置的起搏器,以及具有双阴极或多阴极的左室导线。但更可靠及更精确选择部位的左室起搏仍需经心内膜的左室电极,而这种技术已经接近临床应用。未来多点同步起搏心室,以及无导线的起搏应可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及更安全便宜的植入过程,值得期待。

1、欢迎读者投稿与医学相关的文章,本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白癜风治疗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yy/5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