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早期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继而出现语言障碍、情绪紊乱、运动障碍、视空间技能损害甚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并使身体机能逐渐丧失,最终导致死亡。截止到年底,全世界大概有万人遭受着AD的困扰,其中我国的患者数量已经突破了万,绝对数量居于世界首位。同时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大于65岁的老年人,这就使得AD患者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严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目前用于照顾AD患者的费用已经高于心血管病、癌症和脑中风这三种疾病的总和。因此,寻找这个疾病的治疗手段已经刻不容缓。
到目前为止,AD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研究人员为此也提出了多种致病机理假说。其中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amyloidcascadehypothesis)占据主流地位,因为AD的重要病理特征是患者脑内细胞外的老年斑沉积(senileplaques,SP),而SP中的主要成分是Aβ,因此多数学者认为Aβ的过量表达及其聚集沉积形成老年斑是AD病理的中心环节,可以引发其它一系列病理过程,而其他的病理过程反过来又会加速Aβ的沉积,造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加重了AD病情的发展。由此可知,抑制Aβ的聚集是预防和治疗AD的重要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的前景。
Aβ的神经毒性与其聚集状态直接相关。一般认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Aβ单体是没有毒性的。然而,当Aβ单体形成具有β-折叠结构的聚集体时,其对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且不同形态和结构的聚集体的毒性是不同的。近期研究发现,Aβ寡聚体的毒性比成熟纤维的毒性要大,是最主要的毒性物种,能够快速引起神经元死亡。既然Aβ的神经毒性与其聚集状态直接相关,那么抑制Aβ的聚集就成为了治疗AD的重要手段,目前也受到最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