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一种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手段,可以使患者1年死亡率低于10%,但是有1/3的患者却对CRT无反应。那么哪些患者对CRT反应更好?
医院简立国等研究发现,不同QRS波形态的慢性心衰患者对CRT的临床疗效不同,其中伴有真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CLBBB)的患者对CRT有更好的反应性。
在对接受CRT治疗的5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访6个月后,研究者发现,符合Strauss等提出的t-CLBBB诊断标准者疗效最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甚至一部分患者的心功能接近或达到正常人标准。
而符合经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诊断标准者次之;符合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IVCD)诊断标准者疗效最差,治疗反应率较低,甚至一部分患者出现无反应甚至负反应。
研究者介绍说,基于当前CRT治疗相关研究,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慢性心衰指南指出,LBBB和QRS波时限是慢性心衰患者植入CRT推荐级别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在年时,Strauss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t-CLBBB的新概念,即在CLBBB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又提出3条新标准:(1)V1~2导联呈QS型或rS型,且r波<0.1mV,aVL导联q波<0.1mV;(2)QRS波时限:男性≥ms,女性≥ms;(3)在Ⅰ、aVL、V1~2、V5~6等导联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存在QRS波切迹或顿挫。
“t-CLBBB诊断一旦确定,则表明患者左束支的传导完全丧失。而t-CLBBB导致的心肌电和机械活动异常是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是CRT治疗慢性心衰的重要理论依据。”研究者介绍。
之前就有研究表明,I、aVL、V5~6导联QRS波峰存在切迹的t-CLBBB患者,其心电图表现的电活动延迟和心脏超声表现的机械延迟活动具有一致性,在接受CRT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住院风险降低。
而对于QRS波峰不存在切迹的符合CLBBB诊断标准的患者,即使QRS波时限≥ms、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左心室心肌收缩的延迟,但在接受CRT治疗后效果不佳。
不过,研究者也指出,t-CLBBB作为一种新概念被提出,其诊断标准的科学性仍需要更多的心电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去探讨和证实。
该研究共纳入52例接受CRT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其中包括20例t-CLBBB患者,15例CLBBB和17例IVCD患者。其中,伴有t-CLBBB的患者,多患有非缺血性心脏病。随访6个月。
来源:简立国,刘士超,丁同斌,等.不同QRS波形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反应性.中国循环杂志,,30:-.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