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差异性传导分为相性和非相性两类。
以相性最为常见,通常所说的室内差异性传导是指相性差应传导而言。
相性室内差异传导一、概念
当窦性或室上性激动通过抵达心室,此时心室内传导组织尚未完全恢复应激与传导功能,因而传导径路发生异常,使心室除极过程有所改变,以致在心电图上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称为相性室内差异传导。
二、发生机理
1、双侧束支不应期不一致。
2、室上性激动过早抵达心室。
3、差异传导的发生还与前一心动周期(R-R)间隔的长短有关。前一心动周期愈长,不应期也愈长,则易发生室内差异传导。
三、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80-85%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因右束支的不应期较左束支为长,激动不能沿右束支传导而沿左束支下传所致。
2、初始向量和正常窦性激动相同。
3、可见与QRS波群有关的P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除外)。
4、可见长、短间歇。
5、多无完全性代偿间歇。
6、发生差异传导的QRS波群图形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7、V1导联可见R′﹥R波。
8、联律间距多无明显过短和过长。
9、差异性传导可单个、成串或持续出现。
10、发生差异性传导时基本心率多较快。
四、室上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异位搏动的鉴别表
室上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异位搏动的鉴别表
鉴别点
室上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性异位搏动
过早出现与QRS相关的P波
有(房颤时除外)
无
P波位置
房性早搏时P波在QRS波群前,交接部早搏P波可在QRS波群前、中、后
多在QRS波群后
初始向量
和正常窦性搏动相同
和窦性搏动不同
V1QRS图形
多呈三相形
多呈单相和双相形
QRS波易变形
QRS波群形态相似,但可不完全相同。
单源性室早形态完全相同,多源性有两种或多种固定形态。
RV1与R′振幅
R′﹥R
R﹥R′
室性融合波
无
有
代偿间歇
房性早搏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交界部早搏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长短间歇
有
无、多呈短、长间歇。
心率
多为较快
多为较慢
QRS平均电轴
正常
室性异位搏动的额面QRS平均电轴长是奇特的,如-等。
临床情况
多在正常人或未用洋地黄的病人出现。
正常人或病人用洋地黄过量时极易出现。
心房纤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异位搏动的鉴别
心房纤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性异位搏动
长短间歇
常用
多无
联律间距
不固定
固定
QRS初始向量
多于正常心搏相同
多于正常心搏不同
V1QRS图形
多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偶可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多呈RqRRS等单相或双相形
QRS波形态的易变性
常有
形态固定或两种截然不同的QRS波群
QRS波群畸形与长短周期的关系
前一个心动周期愈长,联律间距愈短,QRS波群畸形愈明显
与长短周期无关
代偿间歇
多无,有时因隐匿传导可出现类代偿间歇
通常比平均R-R间期为长。
二联律
少见
常见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畸形的QRS波群连续出现
多有
少见
洋地黄使用情况
多在未用洋地黄或用量不足时出现
多为洋地黄中毒所致
五、室内差异传导的临床意义
因引起QRS波群变形,单个发生要和室性早搏相鉴别。
成串或持续发生要与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在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出现室内差异传导多为用量不足,若出现室性早搏,多为洋地黄过量。
但应注意,在用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二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有长短间歇,也可出现室内差异传导。此时室内差异传导已不能说明洋地黄用量不足,而二度、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基本心律已为洋地黄中毒所致。因此,室内差异传导的出现并不完全意味着洋地黄用量不足。
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皮肤病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