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它是未成熟大脑受损所致的一种状态。是指脑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它主要影响患儿的运动控制能力,是小儿常见和最严重的运动残疾,给患儿带来痛苦,给家长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当前各种治疗儿童脑瘫的方式并不能完全实现儿童大脑发育,但是脑瘫并不影响寿命,当下社会,人们逐渐重视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在康复的过程中发现游戏教育在康复治疗中有良好的效果,既可以让孩子得到康复,又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
游戏的应用脑瘫儿童康复教师康复治疗
目前,针对于脑瘫儿童康复运动障碍最多的就是医学康复,这仅仅是针对于患儿肢体的康复,而对患儿的整体康复发展 一、游戏适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喜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脑瘫儿童也不例外,长时间的呆坐不动或保持同一种动作姿势会使幼儿感到疲劳和厌倦,没有哪一个小朋友能够接受。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游戏时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姿势,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感兴趣的动作而不受限制。通过游戏可给予他们和谐、自然、自由的环境,可以任由他们在游戏的世界里探索,激发他们的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在玩游戏时小朋友会劳逸结合,疲劳时可以随时适当休息,例如走、跑、跳跃、爬、滚等动作,在这些游戏中可以使小朋友感受到运动体验的不同,感知这些动作在身体姿势、空间方位、运动用力及运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有助于小朋友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有关动作的要领,使动作要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可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与欲望,还可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消除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及行为。
二、游戏对脑瘫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
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严重疾患之一,影响患儿的运动控制能力,表现为肌张力异常、肌无力、随意运动不良、姿势控制障碍、反射异常,可伴智力落后及癫痫发作,感觉障碍等。其脑发育不全,影响了患儿的正常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其活动及交流困难明显而产生的自卑感、依赖性、怕见生人、不合群等心理障碍,往往在做事时更容易因受挫折而烦恼,或者干脆放弃而不去尝试。儿童早期游戏训练时有助于强化患者的大脑认知,扩展幼儿的大脑回路和智力发育,从而促进了脑部发育。儿童游戏过程中,会调动其情绪参与到游戏中,尤其是在游戏中出现的微笑、手舞足蹈等动作都能够增强人脑的生物信号以及大脑回路。对于脑瘫儿童而言,其神经系统回路存在较大缺陷,游戏教育过程中过度的情绪刺激有助于幼儿重新建立神经回路。因此,游戏教育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游戏康复教育为脑瘫儿童提供了一种氛围,幼儿可以遵循自己的意愿和节奏进行玩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肢体动作和语言行为,并通过动作和语言刺激脑瘫儿童的大脑皮层,促使大脑皮层逐渐整合为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培养脑瘫儿童完善的人格思维。游戏康复治疗方式还提高了脑瘫儿童的注意力,在感觉和感知两个方面来刺激大脑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强化脑瘫儿童的大脑运转,同时对周围其他的声音和物体影像产生抑制作用,维持儿童情绪的稳定性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儿童双侧意识和注意力的培养。
三、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意义
1.改善心理状态
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兴趣设计游戏,甚至让他们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例如:学习认识动物“小猫”,我设计了“游动物园”的游戏。新课伊始,教师说:“小朋友们,大家喜欢游动物园么?”幼儿们都很兴奋,能够说话的幼儿高兴的说“喜欢”,没有语言能力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表示对游戏的“喜欢”,“好!现在老师就和你们去动物园中看一看可爱的动物们。”出示动物图片,让幼儿们仔细观察,教师故弄玄虚地问:“你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小猫吗?”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图片上的好几只小猫。如:在笼子里的小猫,在湖边的小猫,在吃食物的小猫,和妈妈一起玩耍的小猫。幼儿们兴致勃勃地说着图片这里、哪里的小猫,生怕老师没有叫到他,充分激发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精彩的游戏导语,有先声夺人之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增强了他们的注意力,充分调节了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参与康复的积极性,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有利于康复的反复进行,学习各种技能,并加以强化和巩固。
2.改善运动感觉功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游戏,可以使他们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扩大关节活动度和改善平衡功能,促进手的运动发育,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等等。例如:为幼儿设计了手指活动的游戏,教师说:“请小朋友们伸出一双手,我们来做手指游戏:“伸出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爬爬,伸出两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白兔,跳跳跳,伸出三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伸出四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螃蟹,爬爬爬,伸出五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蝴蝶,飞飞飞。”游戏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有利于幼儿视觉、触觉、听觉等功能的发展。
3.改善社交能力
通过游戏,可以创造他们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对自己的了解,有助于完善自我,提高与别人相处的技巧。例如:我在游戏教学“击鼓传花”的过程中,所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参与到活动中,孩子们围成一个圆圈,老师打鼓,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听着鼓声将手里的花球传到下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当锣鼓停止敲击时,花球在一个孩子的手上,那个孩子就需要在其他孩子面前表演一个节目,如果孩子胆小,老师就会请其他孩子们一起给予他鼓励,使他能够很好的将自己节目表演的更好,让孩子在游戏中反应其内心需求,借助游戏平台发挥自身的游戏看法和想法,增加了孩子们的相互交流,在交流共享中,扩展自己的想象思维,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通过游戏可更好地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残疾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伤害。因而我认为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四、游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1.为脑瘫儿童提供广阔的游戏空间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同的儿童偏爱不同的游戏类型,脑瘫儿童的认知和自身行动有局限性,要根据儿童表现出来的游戏天赋和游戏喜好性设置不同的游戏环节,也要根据儿童的游戏需求设置单人游戏和团体游戏,全面强化脑瘫儿童的独立能力。
2.让脑瘫儿童突破自身潜力
脑瘫儿童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感知和认知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性,再加上其肢体的行动不便,给游戏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通过探索性游戏来突破儿童的自身局限性,通过游戏来刺激大脑神经反应。要充分发挥脑瘫儿童的好奇心,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游戏设计,保证脑瘫儿童逐步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得到外界的各方面刺激,通过强化游戏康复治疗的效果。
3.加强相关人员的基本能力
通过调查显示,部分相关人员对于脑瘫儿童的游戏康复治疗存在着困惑,不能按照脑瘫儿童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游戏类型,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强化基本能力训练,注重培养对于脑瘫儿童的引导作用,将游戏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工具,把脑瘫儿童引入到游戏的氛围中,使所有受培训者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运用游戏的方式治疗脑瘫,为脑瘫儿童下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保障。
五、总结
总之,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于脑瘫儿童而言,由于其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脑瘫儿童的治疗效果。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强化儿童的大脑思维能力,并逐渐实现肢体运动的独立性,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为儿童提供广阔的游戏空间,让儿童突破自身的潜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1]魏国荣关于游戏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应用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3(5)
[2]刘彩红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应用游戏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3).
[3]郑博文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现状与游戏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康复杂志,,23(5).
[4]唐久来,吴德.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6—68
[5]王虹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7).
脑瘫康复科潘蕾
白癜风治疗方案重庆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