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MRI兼容CRTD植入技术阜外

07:19

▲点击收看视频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我国心血管病人数约3.3亿,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心力衰竭的患病人数达万,由于心衰疾病致死率高,心衰还被称为“心脏的癌症”,患者不仅面临死亡威胁,日常生活中还有呼吸困难、乏力、浮肿等症状困扰,治疗费用较高。

心衰是一种复杂的疾病,CRT(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可以协调心室恢复正常节奏,让心脏更有效地进行泵血,改善心衰症状并减少因心衰加重住院的情况,但安装CRT的患者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为后续治疗带来限制。

近年来,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成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CRT-D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衰症状,同时可预防心脏骤停,治疗与预防“合二为一”。随着创新MRI兼容CRT-D装置的出现,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诊疗手段拓宽,健康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王现青主任近日在河南率先开展了一款新型MRI(磁共振成像)兼容CRT-D的植入手术。CRT-D(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兼具起搏和除颤功能,具备双心室起搏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及时识别致命性的心律失常,预防心脏骤停,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猝死风险的高危患者。此项技术的进步之处就在于能兼容磁共振成像,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磁共振检查的机会,惠及更多患者。据悉,此次植入的CRT-D于去年11月在中国获批磁共振兼容标签,随着今年2月在河南落地应用,这项技术革新将惠及更多患者。本期科普,栏目组诚邀王现青主任对该技术进行详细解读。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不能将血液充分泵出,造成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和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心力衰竭的治疗

中国心力衰竭基本治疗现状

●在心衰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式,但仍有不少患者只依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装置是目前心衰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协调心室恢复正常节奏,让心脏更有效地进行泵血,改善心衰症状并减少因心衰加重住院的情况。

●在CRT中,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兼具起搏和除颤功能,具备双心室起搏的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及时识别致命性的心律失常,预防心脏骤停,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猝死风险的高危患者。

传统CRT治疗无法满足大部分心衰患者对于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需求

●心衰患者平均年龄在65~70岁左右,正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骨关节疾病的高发年龄,而MRI(磁共振成像)在肿瘤诊断、神经系统检查、软骨关节等领域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发现,50%-75%的患者在他们置入起搏器后有可能需要进行MRI(磁共振成像)扫描。

●植入传统CRT后,患者无法进行MRI(磁共振成像)检查:MRI(磁共振成像)高能量的射频磁场会导致CRT导线头端温度升高,致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心肌受损、阈值升高;同时,射频磁场与梯度磁场共同作用会出现异常电刺激,从而造成心律失常的可能。

新一代CRT-D装置为患者带来长期获益此次植入的CRT-D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电池使用寿命长:电池寿命更长的CRT可以减少装置更换的手术次数,既能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配备左室四极技术:与传统的CRT系统相比,具有左室四极技术的CRT装置可进行优化起搏,尽可能实现左右心室完全协同,能够进一步提高CRT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并提高CRT疗法的有效性。

●全面的心衰监测:提供多个心衰特异性的长期监测指标(如心率变异性印迹、呼吸频率趋势、自主平衡监测等),进行个性化的心衰诊断和监测,以提前预测患者心衰事件的发生,协助临床更好地实现心衰患者管理,延缓患者心衰进程。

●睡眠呼吸暂停监测:此次植入的CRT-D配备先进算法,能持续记录患者每晚睡眠时呼吸暂停事件的发生次数,用于筛选出存在严重睡眠呼吸暂停情况的心衰患者,有利于临床对这部分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减少可能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哪些心衰患者需要植入CRT-D?

●如果心功能2-3级,有严重的心衰,EF值(心脏的射血分数)在35%以下,是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的一类适应症。

●如果合并有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在毫秒以上,EF值(心脏的射血分数)在35%以下,是CRT-D的适应症。

植入CRT-D后的注意事项

(1)正常饮食,无特殊限制。

(2)置入起搏器后的1-3个月,要避免剧烈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起搏器置入侧的上肢要避免大幅度活动,以免脉冲发生器和/或导线发生移位。

(3)生活有规律,戒烟酒,勿暴饮暴食,要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睡眠质量,防止感冒。

(4)医院检查,测定电阻值和脉搏的频率等,核对病人出院后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电池消耗的情况。因此至少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是必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hbyx/1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