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学名卒中,又名脑卒中,目前高收入国家发病率大幅降低,而我国却在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扬,并出现年轻化势头。
◆我国位于全球两大“卒中死亡带”之一,平均每10秒,我国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卒中离世。
◆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
◆与严峻的卒中防控形势相比,我国的相关研究显得苍白无力,缺乏基本流行病学的连续证据,更缺乏被国际认可的随机对照研究。
本文原文刊于《瞭望》年第45期(ID:OutlookWkly),原题《站在“卒中死亡带”上》
1
站在“卒中死亡带”上
年,俗称“中风”的卒中跃升为中国国民头号死因。这让从事该专业的王拥军“心头沉甸甸的”。
王拥军是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知名神经病学专家,也是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与严峻的卒中防控形势相比,我国的相关研究显得苍白无力,缺乏基本流行病学的连续证据,更缺乏被国际认可的随机对照研究,未来卒中的工作任重道远。”
卒中俗称“中风”,又名脑卒中,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一般分为缺血性卒中(如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如脑溢血)两大类。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
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卒中年均发病率为/10万,死亡率约/10万,患病率为~/10万。依此推算,全国每年新发卒中约万例,每年有超过万人死于卒中。而在幸存者中,约75%留下后遗症、40%重度残疾。
世界银行预测,倘若不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到年,中国将有万卒中患者。
中国堪称全球卒中的“重灾区”——在全世界两大“卒中死亡带”中(即卒中高死亡地区),其一即是包括中国、蒙古、俄罗斯在内的远东地区,另一个则是非洲。
秋冬是卒中高发季节,要重视“危险信号”
王拥军说,卒中并非“富贵病”,而是与贫穷相伴,全世界85%的卒中患者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所限和治疗不规范等因素,在抵御卒中的战役中显得非常吃力。
事实上,在过去40年间,全球卒中发病率国与国的差别正在日益加大——高收入国家卒中发病率减少42%,中低收入国家卒中发病率增加%。0~年,中低收入国家卒中的发病率首次超过高收入国家20%。中国卒中的发病率也正以每年接近9%的速度上扬。
这意味着,就在发达国家开始降服卒中之时,中国等国的卒中发病还在日益攀升、难于遏制。
中国卒中防控的拐点何时才能到来?中国能够让卒中低下头颅吗?
刻不容缓
卒中多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脑部受损征象,如突发肢体偏瘫、麻木、语言障碍、意识不清等。
据王拥军介绍,正常情况下,心脏把血液泵入脑动脉,脑动脉又逐渐变细成为小动脉,最后变成很细的血管,即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很薄,氧气和营养物质可由此进入脑细胞内。如果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流中断,那么血管远端的脑细胞氧供停止,细胞逐渐坏死,这就是卒中。
卒中不是同质性疾病。
如果由于脑供血动脉闭塞,使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得不到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发生坏死,称为缺血性卒中,约占80%~85%;
如果脑供血动脉破裂,血液进入脑内和脑周围间隙,使脑细胞得不到正常血管内运输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发生坏死,则称为出血性卒中,约占15%~20%。
二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截然不同。
医院副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安定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卒中最可怕的地方,不仅是死亡率高,而且大多会给那些侥幸生存的患者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脑血管病引起的肢体残疾是60岁以上人群肢体残疾的第一位原因。”
卒中产生的医疗费用亦十分惊人。据年8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颅内出血的住院费用为.38亿元,脑梗死为.08亿元。
显然,卒中不仅是家庭的灾难,也是国家的灾难。而这种灾难,正在向劳动力人群中蔓延。“中国的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势头。”徐安定说。
据徐安定分析,相关对比研究表明,我国中年人的血脂异常已经和老年人不相上下,而中年男性的吸烟率远高于老年人,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运动量相对较少等诱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叠加,导致中年人的发病风险超过了老年人。
卒中的这种年轻化趋势,让徐安定十分警惕:“防范和干预卒中风险已经刻不容缓。”
浑然不觉
面对“兵临城下”的卒中大军,社会群体仿佛浑然不觉。
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不运动、肥胖、酗酒、抽烟等。其中,34.6%的卒中可归因为高血压。
而国人的高血压在短短20多年中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年,当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交第一份提请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