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甲基化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

导读: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学范畴,它能在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参与基因的调控与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伴随着DNA的异常甲基化。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均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现对目前与大肠癌相关的基因甲基化的情况,以及在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欢迎引用本文:

何倩,王邈,孟静岩.DNA甲基化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35(6):-.

HEQian,WANGMiao,MENGJing-yan.DNAmethylationassociatedwithcolorectalcancer[J].Journaloff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35(6):-.

DNA甲基化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

何倩,王邈,孟静岩

表观遗传学表现为DNA甲基化谱、基因表达谱和染色质结构状态在细胞间传递的遗传现象而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一门科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是常见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其中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基因组印记、染色体稳定性和胚胎发育等方面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研究最为广泛。DNA甲基化被认为是继基因突变、缺失这两种机制后,导致抑癌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是肿瘤中最常见的分子改变之一。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越来越高,已高居世界恶性肿瘤第3位,病死率第4位。故早期发现、诊治对于大肠癌患者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大肠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异常甲基化等密切相关,是多重因素和步骤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为了保护DNA特定位点不受特定酶的影响而降解,会在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发生甲基化,目的是进一步调节基因表达,此反应是可逆的,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

1抑癌基因的异常甲基化

1.1APC

APC是位于人第5号染色体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在遗传性结肠癌中至关重要。有研究发现,在转基因小鼠多发性结肠腺瘤发展早期,APC基因甲基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甲基转移酶活性的降低,可减少腺瘤的发生率。APC基因启动子部位的高甲基化能导致基因失活、不表达或过表达蛋白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几率。许多研究已证实人类大肠癌发生的早期是由于Wnt信号转导途径失调,而在Wnt信号通路中起到了关键的抑制作用正是APC基因,其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导致抑癌基因的完全失活,直接激活了Wnt通路从而促进FAP的发生,最后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1.2P16

抑癌基因P16位于人第9号染色体,其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加速密切相关,导致肿瘤的发生。近年来,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引起的肿瘤抑制基因表达下调逐步发展为肿瘤研究的焦点之一,而甲基化所引起的P16基因沉默是人类肿瘤中较常发生的基因改变。Kim等运用MSP法检测45例HP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结果甲基化率达到60%。葛畅等研究发现,大肠癌组织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TA、HP、SSA/P和TSA。P16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P16蛋白表达下调,推动锯齿状通路,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Wani等也通过实验检测大肠癌患者最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1.3RUNX3

RUNX3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p36.1上,含有6个外显子、两个启动子p1和p2和kb的开放阅读框。RUNX3基因是年首次发现并逐渐被







































白癜风专业医院
白殿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stl/6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