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历时近3个小时,成功完成了一例植入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植入术。此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也让部分难治性、高猝死风险心衰患者看到了希望。
此次接受CRT-D(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的是一名81岁的张大爷。他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多年,于10年前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平时规律服药但效果不佳。经医院检查显示发现张大爷心衰标志物: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9pg/ml。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重度低下、左心扩大、主动脉瓣与二尖瓣中度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为25%。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增宽大于秒。动态心电图提示短阵性室速。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病情与检查结果,心内一科电生理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根据最新CRT及ICD指南要求,该患者符合CRT-D(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指征。最后决定为患者植入CRT-D(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来改善心功能,预防心脏性猝死。经过术前制定严密手术方案、对手术设备器械充分准备后,历经近三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起搏器电极各项参数良好,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近期出院。
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吴连岭介绍,CRT-D(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兼具CRT-P(心脏再同步起搏器)和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双重功能。不仅能使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的患者不同步的心室收缩同步,改善心功能,并且兼备心脏自动除颤器的电复律功能,能准确识别室速、室颤,并及时抗心动过速治疗或电除颤,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发生。
这项手术的成功开展对心功能达III级或不需卧床的IV级,窦性心律左束支阻止患者积极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再同步治疗能明显改善心功能,缓解心衰所引起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此次CRT-D(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成功植入,医院心内科在重度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标志着该院心脏起搏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行列!(心内一科任攀攀)
END
值日编辑:马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