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例医院成功完成经肝静脉行左束

年1月16日,一名79岁高龄医院心内科导管室成功接受了经肝静脉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据了解,这是世界首例。

方元教授团队术中。

1

病情复杂,无法采用常规静脉途径

9年前,该名患者因心动过缓、晕厥在外院接受传统的经左侧锁骨下静脉途径行心脏双腔起搏器植入。2个月前,他再次出现晕厥,外院检查发现起搏器电池耗竭,医院行起搏器更换术。术中测试发现,其右室电极阈值明显升高,无法有效起搏心室,遂考虑右室电极异常,准备植入新的右室电极。然而,术中静脉造影发现,患者的前胸上方双侧静脉闭塞,无法通过原来的静脉途径或对侧静脉完成新的电极植入。因此,医院于年1月12日将医院。

该患者的备选方案包括经颈静脉途径植入新电极,通过皮下隧道与起搏器相连,但患者高龄、消瘦,肌肉少,皮肤菲薄,日后可能磨破皮肤而损伤电极。该患者的心电图呈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需要使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也并不适合该名患者。医院心内科方元教授团队经过讨论,决定选择经肝静脉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治疗方式。

2

高难度,多次尝试终成功

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和沟通,方元教授、胡宏德教授在麻醉科医生和超声科卢强副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先经股静脉安置临时起搏器,再行肝静脉穿刺成功。先在磁导航引导下进行希氏束标测,通过CHis鞘引导,在希氏束远端与心尖连线1~2cm的右室间隔面进行右室电极拧入。

由于是“自下而上”操作,His鞘贴靠心室非常困难,方元教授团队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将右室电极植入目标区域。起搏心电图显示右束支阻滞、QRS间期ms,表示成功植入左束支区域,电极参数良好。随后再成功置入右房电极,在腹部做起搏器囊袋,再将起搏器与电极连接缝合,顺利完成操作。

术中影像。

术后第2天,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起搏器功能正常。

3

创新:结合两种世界领先的技术

该种术式包含两种世界领先的技术,第一种是经皮肝静脉途径。方元教授团队自年完成世界首例经肝静脉植入心脏除颤器至今,已经先后完成了单腔、双腔、三腔起搏器所有模式植入,对肝静脉途径有足够的经验及技术。该技术的报道文章由方元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EUROPACE等多种起搏领域的顶级杂志发表,证实业界对肝静脉穿刺途径植入心脏起搏器的认可。

第二种新技术是左束支区域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是世界领先的起搏技术,可降低起搏依赖的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出现心脏增大的风险。然而,目前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器械多适用于经锁骨下静脉或腋静脉到右心的“自上而下”的静脉途径使用,而由肝静脉到下腔静脉,再到右心的“自下而上”的途径,技术难度高,需要介入医生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操作经验方能成功。

目前,医院心内科方元教授团队已经成功完成经肝静脉途径植入起搏器的全部模式。此次成功地将肝静脉途径与世界领先的左束支区域赖起搏技术相结合,为血管通路异常的起搏器依赖患者提供了新的植入方式,相信以后会造福更多患者!

专家介绍

方元,四川大学医院心内科教授,年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精湛,其心脏起搏总量(超过例)及年手术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做过多例世界性高难度创新手术。

年完成世界第一例经皮肝静脉穿刺安置除颤器ICD,年为95岁高龄患者安置抗心衰起搏器CRT,年完成世界第二例、中国第一例经皮肝静脉穿刺安置双腔起搏器,年完成中国第一例三维电场导航(零射线)植入抗心衰除颤器CRTD。年7月,完成世界第一例经皮肝静脉穿刺安置三腔起搏器。年1月,完成全球首例经皮肝静脉穿刺植入抗心衰除颤器CRTD。年3月20日,完成全球首例右移心抗心衰除颤器植入术。年1月16日,完成全球首例经肝静脉行左束支区域起搏。多次在国际有影响力的专业杂志发表文章,最高影响因子23.。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stl/10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